读书笔记

谷物的故事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1-28 14:33:06.0读后感824

  以“谷物”为主旋律,纵横在历史发展脉络的经线中,穿插在众多趣味小故事和知识卡的纬线之间,崔凯先生在《谷物的故事》中,完美地将大自然、气候、驯化、农业、文化、生活、经济、贸易、国家兴衰,这一连串人类发展的不同音符和乐章,编织交错在了一起,演奏了一曲“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的壮丽交响乐章,气势磅礴而润物无声。

  01—谷物与文明

  翻开《谷物的故事》,读者仿佛被带入了1万年前的远古,目睹着先民们在金秋的旷野中,收获谷物、满载而归。又穿越时空,来到了全球一体化的现代,在那里惊叹着集约化农田闪耀的金光,倾听着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轰鸣,遥望着满载黄澄澄谷物的巨轮,驶向急需粮食的地球远方……

  这样一部充满兴衰沉浮、沧海桑田的谷物与人类交响史,仅仅由一个个充满趣味性、知识活力和详实数据的简单小故事演绎而成,思路清晰、易于阅读,能够让读者很快沉浸于这些有意义的故事之中。能够用一个个简单易读的小故事,来展示谷物演化与人类文明、朝代更替和国家兴衰这样的大历史,可以说作者四年的精心设计和煞费苦心,不得不让人钦佩。

  “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先”,表述了谷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人类文明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谷物的故事》中提到了重要的人类文明,包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玛雅文明以及华夏文明,每一个文明的孕育都与谷物的起源与驯化有关。支撑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文明的是麦类作物,支撑古印度文明的是小麦和水稻,支撑古玛雅文明的是玉米。小米和稻米不仅养育了华夏文明,而且使之延绵长久,一直持续到今天。

  有意思的是,其他的食物,例如薯类(红薯、马铃薯)和瓜果(南瓜、苹果),同样可以填饱肚子。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类文明,是出自这些食物。这究竟是为什么?目前仍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给予证明。但是,谷物的伟大,谷物对人类文明和发展的重要贡献,不可言喻。

  02—认识谷物

  什么是谷物?也许我们有些读者对谷物的界定还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答案或认知。从严格的植物学意义上来讲,谷物是指用作食物的禾本科(Poaceae)植物果实——颖果,英文叫做caryopsis。如一粒小麦、大麦、水稻或燕麦都是颖果。用这些禾本科籽粒做成的食品,英文叫做cereals,谷类食物。可能有读者不同意将一粒小麦和水稻称为果实,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叫它们种子。这里科普一下,所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都是果实,而且植物学名称叫颖果,而且禾本科植物果实的果皮和种皮愈合而不能分离,这是禾本科植物分类的一大特征。只不过大家已经习惯称谷物的颖果为种子,但无论怎样称呼,谷物就是指禾本科植物的果实。
谷物的故事
  《谷物的故事》中提到的稻谷、小米、小麦、玉米、大麦、黑麦等都属于“正宗”的谷物,而书中提到的大豆(菽)属于豆科(Fabaceae)植物。起源于中国的大豆之所以也被称之为“谷”,那是沾了中国传统意义上“五谷”的光,因为在孔子《论语》一书中记载的“五谷”:稻、黍(大黄米)、稷(小米)、麦、菽,就包含了大豆。因此,在中国大豆也就习惯地成了“五谷”中的一员。另外,书中提到的重要粮食作物马铃薯(茄科,Solanaceae)和番薯(旋花科,Convolvulaceae)也只能算是谷物的远亲。

  03—谷物成为粮食的主因

  禾本科的谷物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主粮,确实有它们成为主粮的科学道理。

  其一,禾本科的颖果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和能量(淀粉)。由于果皮与种皮愈合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糊粉层,含有重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小麦籽粒的糊粉层,虽然只占了颖果总质量的7%~9%,但是70%以上的营养和精华都包含在糊粉层中。遗憾的是,我们过去磨面粉时,都将这一部分最具营养的精华(麦麸)喂给猪吃了,难怪猪长得肥头大耳,它们的主人却瘦骨嶙峋。

  其二,禾本科的颖果在干燥以后比较坚硬,能够耐储藏。特别是在低温下,耐储藏的粮食就能保证人类能够在寒冷的冬天仍有食物,这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在许多出土的古遗址中,发现大量其他的食物,例如河姆渡遗址中挖掘出了大量的棱角、榛子等产量高的植物果实,但它们最终并没有成为人类的主粮,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谷物能够耐储藏,保证了人类在冬季仍有越冬的粮食。

  其三,几乎所有成为农作物的禾本科植物均为一年生。这样就保证了人类的祖先能够春种秋收,为每年都能够收获到粮食创造了基本条件。如果主粮是多年生植物如椰子,那么播种多少多年后都等不到果子吃,岂不是就活活饿死了吗?

  其四,禾谷类作物的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也即是果实和草秆的比值)和繁殖系数(一粒种子或果实再能生产出种子或果实数的比值)都很高。这样不仅可以从单个植株(来自一个籽粒)上获得可以食用的大量籽粒,而且抓一把种子就可以播种一大片土地。如果还是以椰子为例进行比较,一颗大大的树上就只能结出数目少的可怜的果实,不仅果实不够吃,而且椰子的繁殖系数低,一个大大的果实,也只能育成一颗小苗、长成一棵树。

  此外,禾本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在其生长的不同地方,总会有适合于地球那个角落的不同禾本科物种,被人类驯化,成为主粮。上述原因都是谷物最终成为人类主粮,推动人类文明与发展粮食的关键原因。

  04—谷物的世界之旅

  《谷物的故事》中还隆重推出了谷物的世界之旅,这也是该书通过讲故事,将自然、历史、地理和人文巧妙融合在一起,抓住读者心的高妙之处。不同谷物的生长,原本应该有很强的地域性,万年以来,不同的人类族群,在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中,驯化形成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殊谷物,但在战争冲突、文化交融、商品贸易、人类迁徙等历史场景中,它们逐渐从“土著”粮食,经过长途跋涉走向了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谷物的用途不断得到丰富,例如烹饪方法、花色品种以及舌尖上的味道。亚洲人最爱的稻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稻米),冲破了地域的局限,文化的差异,种植环境的不同以及食味的偏好,走向了世界人民的餐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驯化三个祖先的“混血儿”——普通小麦,也成功入侵,成为了统治世界的主粮;墨西哥那毫不起眼的大刍草演变成为餐桌上的“隐形王者”玉米,又挣脱了玛雅人的管辖,冲出美洲、走向世界,而且还产生了“蝴蝶效应”,让世界人口猛长、老虎数量锐减,并与饲料、可乐和燃油生产扯上了关系。令人惊讶的是,大豆作为来自中国的礼物,在世界上闪亮登场,成为了农业界的一颗耀眼明珠,当它在全世界“名噪一时”,它的起源地——中国却成了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这些谷物更替兴衰、起起落落、繁茂荣枯的原因,都可以在一个个谷物的小故事中找到答案。

  05—谷物的历史与人类的未来

  人类与谷物,谷物与人类,它们相辅相成、兴衰相随!人类将野生植物驯化成了谷物,谷物的兴盛,成就了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人丁兴旺,但是谷物也能让人类无比依赖,甚至决定人类的喜怒哀乐。每当五谷丰登、高产连年,人类发展快速、喜笑颜开;但每当谷物歉收,就会造成灾荒连绵、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社会动荡,甚至战火连绵。

  工业化时代,以追求高产为目标的集约化谷物生产方式,不仅掏空了肥沃的土地,还造成植物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带来减产。为了维护谷物的产量,降低病虫害的威胁,人类还发明了化学农药,大量农药的喷洒,让丰富多样和“蛙唱蝉鸣”的热闹农业生态系统,变成了“寂静的春天”。谷物的集约化种植经营,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红利,但是也带来了巨大挑战。难怪作者在本书的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农业,是一场错误吗?

  当然我相信,作者毫不怀疑农业的伟大,谷物的伟大。作者在赞赏现代农业给人类带来巨大红利,当人类享受这样的红利时,应该深刻思考怎样才是有利于人类长期发展的可持续农业?因为“民以食为天”是人类永远无法忘却的话题。无论是人类在蛮荒的狩猎采集时代,还是开启了农耕时代,抑或是进入了高科技的在现代,吃饭永远是头等大事。即使在未来,人类的智慧和技术足以征服太空,让人类去到遥远的星球,但解决吃饭问题,仍然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首要。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我想这是本书作者最终想表达的中心思想。通过以历史的脉络为经线,以中国和世界各大文明朝代更替、强弱兴衰与粮食变化的关系,以及在工业革命进程中,新兴强国异军突起的大背景为纬线,建立了以谷物为核心的世界粮食作物发展骨架,再填充进一个个与自然、地理、生活、文化、习俗、冲突、土地、经济、产业、烹饪、品味等相关的有趣谷物故事,构成了本书有骨架、有血肉的知识总汇。最后落脚到人口增长与粮食增长不协调给人类带来的千年魔咒——如何应对饥饿?

  在当今人口快速增长和耕地与资源不断减少的困境挑战下,人类将如何养活自己?中国人将如何活自己?上世纪60~70年代,以农作物矮秆化遗传改良为特色的“绿色革命”,曾经帮助人类度过了一次饥饿的危机。未来,我们在解决粮食安全的博弈中还有哪些底牌?

  在阅读了《谷物的故事》之后,在漫游于对远去乡村的回忆和现实场景的感悟中,相信读者会通过沉浸式思考,去找到自己最佳的答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