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600字

admin2022-11-26 15:09:57.0读后感506

  《玫瑰与教育》作者窦桂梅,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9月4日,被教育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本书全篇都是有关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热情之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浅谈教育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敢对一些时弊说“不”;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所做所想;第三辑关于对日本教育的思考,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并结合中国教育进行客观比较;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告诉一线教师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命根子,只有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才能在阅读中静静成长。教师的阅读应该是广泛的,阅读不仅仅因教师的职业只读教育类的书籍,教师的综合素养应从唐诗宋词得以提升,课堂教学应从名著中得以处处开花。
玫瑰与教育
  书中有一篇《心中盛满阳光》文章,字字句句都能触动我的心弦,不忍割舍就摘抄下来永远保留着。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是呀,好花要有好心情去观赏,有了好的心情才能看到美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因此,面对教学工作中一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褪去浮华,留下平实。让我们踏实前进,留下深深的足迹。

  还有一篇名为《小红花的背后》。读到文章我的心为之一颤,我们的课堂也曾出现此类现象:课堂上部分孩子失望、期盼的眼神浮现在我的脑海里。40分钟的课堂,教师的提问,同学们高高举起小手,有的甚至喊着:“老师,……”老师或许叫起前排的,或许叫起后排的,或许叫到成绩差的,或许叫到好的,总会有部分学生得不到机会。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抚慰。那些表现不积极的更应得到鼓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他们。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红花娇纵一部分学生,同时也会伤害一些无辜的学生。我们要时刻铭记: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

  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一名优秀教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营养。

  小时侯的窦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沃土。《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显然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书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的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去实践,努力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