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岁月如许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1-17 14:26:09.0读后感280

  时光如笔,将人生的画卷点缀得多彩多姿;岁月如歌,在平仄的路途中,吟诵着一首首生命的传奇。——题记

  一位作家老师曾说,识人,不妨先读他的诗文。深以为然。

  和赵文贵老师相识于市文学创作学会会员群有些时日了,竟不知他是千阳人。直到前一段他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了我父亲的照片,认出了我父亲是他三十年前的同事。他在微信上向我确认的同时,发来了一张曾和我父亲一起下乡检查农业生产时的留影,并告诉我,这张珍贵的照片被他收在了新近出版的文集里,我才晓得,我们是乡党!

  几天后,赵老师托谢荣珍老师给我和我父亲带来他的著作《岁月如许》。捧着这本还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文集,父亲对他这位昔日的青年同事赞不绝口,我也迫不及待地啃读起来……

  每个人在自己的流金岁月里,都有一段动听的歌!读完赵文贵老师的文集,我再次发出这样的感慨,脑海里也不由蹦出了“感动”和“朦胧”四个字来。

  感动:被书中所有人物的故事和作者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以及对亲人的无限热爱之真情而感动。朦胧:从表层意义讲,赵老师盘点、追忆的是自己的一段岁月,然而内容讲述的却是家人、朋友、同事、以及领导等他人的故事,赞美的也多是他人的歌。这种“朦胧”的构思,不但体现了赵老师数十年在行政单位练就的写作水平,还突出了一个行政干部时时刻刻服务于他人的高尚品德。
岁月如许
  都说,故土是滋养我们的源泉,树高千丈也忘不了根,人无论是飞黄腾达亦或是失意落魄,都不会忘记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土。赵文贵老师以“厚重的故土”作为文集的开篇,足以说明他对家乡的感恩和热爱之情。在他的心里,是千阳这块厚重神奇的土地,于600年前接纳了来自山西的赵氏家族的先人们,也是千阳这块厚重而神奇的土地,滋养、成就了他这位赵氏后人的辉煌今天,他无法不为这块故土倾情而歌,倾情而颂!

  人一生中,最有趣的回忆,莫过于年少青春时的记忆。我和赵文贵老师虽非同龄人,然赵老师的“年少记忆”中:没有玩具、不到十岁就和姐姐帮家里抬水、简陋的小学条件、与老师一起勤工俭学、上中学时吃开水泡馍……这一幕幕,一帧帧,不就是我们这些昔日生长于农村的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之片段么?不就是我童年少年时曾经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却无法描绘出来的画卷么?我仿佛穿越到了坐在古寺庙改造的教室里上课、趴在土桩搭建的木板板上写字算题;为打一碗开水来泡馍,排队时被高年级男生恶意挤到一边,待轮到我时大锅里没了开水而不得不啃干馍的无奈;下自习后一伙女生围在宿舍的大通铺上,相互分享着从家里带来的炒面、炒辣子吃的既有辛酸而又不乏乐趣的难忘时代……这些年少时的记忆片段,被赵老师用他朴实无华的文笔,真实的还原出来,让我们这些有同样经历者的内心如何不被触动?我想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吧。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庭家风的潜移默化,家风是影响个人三观塑造的究极根由。这是《岁月如许》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从“先辈风骨”“在农村的那段金色时光”“就读宝鸡农校”“公社的农业干事”“走上领导岗位”“福利院旧貌换新颜”“倾情新农保”等篇章里,可以了解赵文贵老师,是从千阳农村一步一步走向行政单位,再干到都市的领导岗位。因他出生在农村,干过砖瓦工,搞过副业,当过民办教师,深知底层老百姓的艰难困苦和喜怒哀乐;也因为他从小受父辈淳朴善良,不怕苦累,勤劳奋进的熏陶和引导,使得他无论走到哪,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始终为老百姓着想,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在工作中富有吃苦、创新精神,这又使得他在任职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主任期间,亲自参与农保改革的每个环节,成功破解了颇受困扰的农民养老难题,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得了福利,使宝鸡成为全国“新农保”、乃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源地和“样板田”,推动并引领农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在全国得到快速建立和发展。有人说赵文贵老师是农保改革的大功臣,委实不为过。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在身后默默付出、支持他的女人。家庭是立身之本,如果家庭都不安稳,试问他还哪有精力去发展创业拼搏呢?不好的婆媳关系,孩子的日常,家庭矛盾,家里的柴米油盐就足以让他精疲力尽了。但是一个贤内助的存在,必然能让他无这些后顾之忧,安心去做他的事业,甚至还能为他查漏补缺,使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赵文贵老师的成功也不例外!在他的“千年修的好姻缘”“我和我的儿子”篇章里,我们看到了一位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好妻子的高大形象,看到了母慈媳贤、父严子律、敬老孝亲的好家风、好家教的发扬和传承,让人不得不对赵文贵老师的老母亲和妻子张玉凤女士肃然起敬,不得不为其培养出了赵哲那么优秀的儿子而伸出大拇指!

  《岁月如许》是赵文贵老师在盘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记录祖宗五代人的家族史时,谱写的一首感人之歌,更是他在人生平仄的路途中,描绘的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

  岁月如许,珍贵如许。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