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2-10-17 15:56:03.0读后感712

  《童年的秘密》是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36年。《童年的秘密》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对幼儿心理畸变的种种表现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也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该书围绕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主要论述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幼儿心理的歧变、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本月我详细读了书的第一部分共十七章的内容,前四章主要通过描述儿童来到的这个世界的重要性以及儿童和成年人思维的冲突。蒙台梭利主要说明了儿童的新的重要,正是因为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新,没有受到常规思想的约束而更具备更多的创新性与无限可能。后面的章节主要分析了天赋本能、心灵的胚胎、儿童心理发展、秩序敏感期、智力发展,生长发育障碍、行走、手、节奏、人格替换、活动能力、理解力的缺乏以及爱的智慧。
童年的秘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孩子们的秩序敏感期,本章节讲述了孩子们对秩序的高度敏感,以及对不符合原定状态的事物所产生的不满反应。

  两岁孩子的秩序感是以一种恬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正是在这个时候,需要变成了一种行动原则。在蒙台梭利学校里,也能观察到这种有趣的现象:当一件东西没有归回原位时,常常是某个孩子发现这个问题,并把它物归其位。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在最细微之处发现缺乏秩序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会逃脱大人们甚至大一点孩子的注意。例如,假如一块肥皂遗留在洗手池里,而不是放在肥皂盒里,或者一把椅子放得不是应该放置的地方,两岁的孩子立刻就会注意到这些情况,并且马上物归原处。

  看到有些东西没有放在原处,似乎代表着某种刺激因素,某种对行动的召唤,但是毫无疑问,这里面还包含更多的东西。秩序是一种生活需要,它会让人满意,产生实实在在的快乐。实际上,在蒙台梭利学校里,即使是3~4岁的大孩子,在结束一次练习之后,也会把刚刚使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是他们执行得最快乐和最自然的一项任务。秩序感包含认识每件物品在环境中的相关位置,并且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表明一个人能够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自我定向,并控制其中所有的细节。适宜心灵的环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闭上眼睛在其中走来走去,只要伸出手就能轻松地找到任何他想要的东西。这样的环境对于内心的安宁和快乐是非常必要的。

  显然,儿童内心对秩序的热爱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秩序给成年人带来的是某种外在的快乐,而对儿童来说却相当不同,对他们来说,秩序就像是动物行走的大地和鱼儿游弋的江河。他们在生命的第一年里从所处的环境中形成其适应性原则,这个环境是他们日后必须去掌控的。因为儿童是在环境中成长的,所以他需要明确而坚定的指导,而不只是一些模棱两可的建设性意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