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建国大业观后感1800字

admin2022-10-01 15:37:32.0观后感458

  2022年9月30日是我国第九个烈士纪念日,明天是新中国成立73周年的伟大日子。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公司于9月30日组织全体干部员工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建国大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影片用大约120分钟,按照历史进程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在重庆召开和平谈判,到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到共产党从战略防御转到战略进攻,再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着前方战场的节节胜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张澜、宋庆龄为代表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接受共产党的邀请,积极投身于最广大的民主统一战线,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各方积极努力下,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了!从此,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整个观影过程,我全程保持沉默。我在思考,为什么只拥有几十万条破枪的共产党最终能战胜美式武装的国民党,为什么是兵力、地盘均不如国民党的共产党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直到看完,我注意到影片中的两个细节展示,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建国大业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军事上一败涂地,经济上也面临总崩溃的境地,所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普通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年轻的蒋经国本想在上海一展拳脚,惩处贪污腐败,稳定物价。他知晓在上海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大老虎”是孔氏家族后,也象征性的查封了孔氏家族的仓库。但在宋美龄及蒋介石的直接干预下,此事也是不了了之。连蒋介石自己都感叹,此时打击孔氏家族的投机倒把也于事无补。蒋经国最终也只能灰溜溜的离开上海。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解放对于全国解放有着特殊的意义。为把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解放军做了周密的作战部署,经过几个昼夜的鏖战,上海于1949年5月27日重新回到人民手里。解放上海后,部队严格执行了“入城守则”,坚决不入民宅。影片中是以宋庆龄的视角展现给我们的,宋庆龄目光所及之处是成排的解放军战士全副武装露宿街头,就这么睡在湿漉漉的马路上,没有扰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本色的部队。

  蒋经国欲打击奸商巨贾而不得,惹得是民怨沸腾。解放军攻克上海且不入民宅,赢得老百姓赞誉。产生如此鲜明对比的原因在于其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代表的就是大地主、大官僚、帝国主义的利益,所以他们即便是名义上的打击黑市,终究是不彻底的,做做样子的表面文章,根本不会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计而损害自身的既得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且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在攻打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时,陈毅元帅形象地说:“上海之战好比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捉住老鼠,又不能把那些珍贵的瓷器打碎。”尽管有更快速的解决战斗的方案,但本着尽可能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的原则,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最艰难的方式解放了大上海,也保全了大上海。解放军不入民宅,更是以无声的行为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贯彻了我们党一心为民的宗旨。

  毛主席曾说过,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慢不得。三年解放战争,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对统治。顺应了时代发展,顺应了国际形势,也顺应了民心向背。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帝国主义利益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早已丧失民心,其即便拥有再多、再先进的武器终究迟早要灭亡。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出的政治主张得到了中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的认可和拥护。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群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以史为鉴,不忘初心。而忘记历史就等于被判。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不应忘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崛起、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人民的义士、是革命的先行者、是旧社会的掘墓人。他们的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敢于坚持真理、同一切黑暗势力做斗争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毅前行。唯有此,我们才能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