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09-29 14:32:05.0读后感2685

  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我最突出的感受是,杜威首先是一个社会改革家,其次才是一个教育家。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建成一个更好的社会,经过艰苦的思考和探索,他找到的路径是——通过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一章开宗明义就指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他特别指出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得到的教育与学校对他们进行的深思熟虑的教育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区别。前者是偶然的,自然的,后者是正式的,即直接的教育。没有这种正式的教育,不可能把复杂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成就传递下来。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唯一可靠的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杜威,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P11、12)尽管他相信争取民主的斗争“必须在多条战线上进行着:政治的、经济的、国际的、教育的、科学与艺术的、宗教的战线”[杜威,傅统先译.自由与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PI31)但他选中的最主要的战线不是别的战线而是教育战线。杜威认为,教育首要的责任就是对改善现实的社会秩序做出贡献。

  因此,要读懂这本书,必须牢记杜威写这本书的初衷:他的教育观着眼的不是个人,而是社会;不是培养健全的个人,而是促成健全的社会。假如我是本着一个母亲的心态和身份,想要通过阅读杜威的这本书,学习如何培养一个快乐、幸福、身心和谐的孩子,那么在阅读杜威的这本书时,只能从一些段落或只言片语中得到一些零散的育儿智慧,甚至会觉得很多章节是洋洋千言,又大又空,不知所云。例如第五章。
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五章是承接第四章而来,这两章是先立后破、先论后驳的论证逻辑关系。第四章“教育即生长”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通过对依赖性-社会性、天赋-学习、被动适应-主动习惯等三组关键词的阐述,明确了“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这个教育观是与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民主社会的特性相适应的。

  在杜威看来,民主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呢?

  杜威认为,民主社会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第一,社会成员有意识地参与着共同利益。在专制国家中,少数人占有特殊利益,人们共同享受的利益不平等,其结果是特权阶级和受奴役阶级之间缺乏相同的思想和融洽的感情,双方都陷于片面而畸形的发展。反之,民主社会却有多量人人共享的利益,从而人人能够互赖互爱,能够自由交往,其结果便能协力维系社会的繁荣和促成社会的进步。因为平等相待而荣辱与共就会扩大人的胸襟,就会保证自由思想,就会促使新观念。新事物不断涌现,就会推动历史滚滚向前。

  第二,民主社会一定是积极开放的而不是狭隘封闭的,是乐于交流的而不是傲慢自大的。优良社会应当便于和善于与其社会交通,是人类共存、共利和共赖的社会。野蛮民族把其他民族统统当做仇敌,或老死不相往来,或互相仇杀残害。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则要破除种族和阶级之类的隔阂,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不仅缩短物质空间的距离,还缩短思想、理智和情感方面的距离。专制国家闭关锁国,借以维护统治者的权利;民主社会则利用善与人交而永远谋求人类事业和社会制度的刷新。杜威认为民主社会既要冲破阶级的和种族的界限,还要冲出国界,使人类出现与日俱多的接触点和互惠点。

  民主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改良的,所以对公民的教育应该培养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的个人,培养能促进社会的改良的个人。

  在此基础上,第五章驳斥了思想史上的3种教育观:教育即预备,教育即展开,教育即官能的形式训练。

  “教育即预备”的教育观主张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儿童为成年后的生活做好预备(例如:“你要刻苦学习,不然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这种教育观设想的是一种可预知的、确定不变的社会稳态、人生稳态,这种教育观培养出来的人是按照固定程序设置好的“机器”,而不能灵活应对动荡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更不能主动促进社会的变化和改善。

  对“教育即展开”这种教育观的批判集中在批判福禄贝尔和黑格尔的教育观。在杜威看来,福禄贝尔确立的教育目标看似高远完美,实则渺远空洞、难以捉摸,它的模糊性使得教育实践往往流入权力的操控和解释、专断的外部命令(例如:教会垄断对于“上帝的旨意”的解释),而这种教育形式与杜威心目中的民主社会是断然不能相容的。黑格尔认为一切社会制度形式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都是“绝对精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外化形式,是“绝对精神”在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面相;而个人又是集体制度、社会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是个人的教育力量。在黑格尔的宏大世界观、教育观中,一切现存的社会制度都具有合理性,个人的发展和教养就是对现存制度的恭顺同化,教育的本质是服从,而不是改造。这样的世界观中是容不下个性差异、个体自由探索和发展的,也容不下对社会的批判和改造。这也与杜威的民主主义社会理想不合,因而被杜威拎出来批驳。

  “教育即官能的训练”这一种教育观之所以遭到杜威的批判,是因为杜威痛感当时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大弊端:教学材料枯燥单调而又专门化,既脱离社会现实,又脱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现实;培养的能力不能灵活迁移、举一反三,过分强调狭隘而专门的技能训练而牺牲主动性、适应性、创造性。而主动性、适应性、创造性才是一个自由开放、不断变化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特性。

  阅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的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或许是借着杜威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和理想教育的光芒,照见现实生活和现实教育的种种不足,一百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实践发展到了哪一步?看到了不足,认清了方向,才能更好地前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