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09-27 13:18:05.0读后感442

  老师们假期喜欢外出旅游,那么,大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是交通方式?住宿条件?安全因素?还是目的地?这些因素中,又会把哪个因素放在首位先考虑呢?

  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书中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谈及本书的内容特色,我想用三个词来概括,即“理解”、“逆向”和“实践智慧”。其中我对第二个关键词“逆向”感触最深。

  教学为什么要逆向设计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以及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教学,而不是从输出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换句话说,太多的教师都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他们首先花大量的时间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使用哪些材料、要求学生做什么,而不是首先思考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做什么。在学生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如果教学设计没有突出强调清晰的目的和明确的表现性目标,那么学生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反馈。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必须首先关注学习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合适的教学行为。书作者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就好比暑假外出旅游,如果还没有想好目的地,就开始思考交通方式、住宿条件、安全因素,这样的思考顺序就发生了错误,做了无用功。

  所以,回到刚开始我提到的那个问题,老师们在考虑旅游因素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目的地。

  如何进行教学逆向设计

  在常态教学设计中,老师往往会先思考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而大多数时候,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和环节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情通常没有什么关系。评估往往是教师最后才会做的工作,老师一般是一个单元或者一个章节完成后才让学生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完成知识目标。而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结果后,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首先要考虑评估方案,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于是,我们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就要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

  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时有所聚焦,并能指导有目的的行为朝预期结果发展。

  思考:是否所指向的理解具有持续性,以处于学科核心、需要被揭示的可迁移的大概念为基础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对于预期结果,评估在何种程度上提供了合理、有效、可靠以及充分的检测。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呢?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逆向设计告诉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或是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思考如何确定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理解。

  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在头脑中有了清晰明确的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证据后,就该全面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之前必须思考如何开展评估,而不是在一个单元学习即将结束时才构建评估,一旦确定了单元目标,我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