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书笔记900字
《我与地坛》我中学时代就拜读过了,当时没有能与旁人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如今终于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了。那么,遇事爱刨根问底的我,今天该怎么样读解史铁生呢?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我想这可能就是他自己人生的最好注脚:尽管命运给了他最残酷的安排,他却在轮椅上开垦出了一片最为丰饶的精神家园。可以说,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

史铁生在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了,从此以后,与轮椅为伴。这个“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人,曾一度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在《我与地坛》中,他坦诚地写道:“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就这样一个身体被命运摁在轮椅上的人,在精神上却以惊人的力量站了起来。他站在了一个足够高的地方,思考生与死、苦难与信仰、局限与可能这些人类永恒的命题。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种对死亡的透彻理解,反而让他更好地把握了生存的意义。在他看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中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中的美丽与悲壮。
地坛公园在史铁生生命中最艰难、最迷惘的十五年里,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并且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他在地坛中观察自然万物,“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这些细微的生命景象让他看到了自然的循环与更迭,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坚韧。而且,地坛也为他提供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空间,使他能够静下心来,直面自己的命运。最终,地坛内化于他的生命,“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虽然史铁生已逝,但他的思想与文字,已如地坛般矗立于我心中,成为一座永不倒塌的精神灯塔,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