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书笔记700字左右
从小,便听闻过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懵懂的少儿时期,他仿佛只是一个光辉的符号,但当读到《童年》这本书时,他好像就在我的身边,隔着历史的迷雾,向我讲述这个故事。
《童年》是由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根据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改编的。他与我们差不多年纪,但当我们还在大人怀抱中撒娇时,故事的主人公——阿寥沙,其童年,却是不幸而令人压抑的。我无法完全理解文中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何要为家产而争吵不休,也无法明白其中的人间冷暖,但当外祖父的鞭子凌空抽下,时隔数年,却依然打痛着我的心。

读完这本书,阿寥沙那野草般顽强的生命力与向往阳光与光明的精神令我钦佩而深受震撼,外祖母、格里戈里、小茨冈等或善良、或乐观的人,也使我在这个阴沉的故事中,感受到了点点温暖。但最令我深受触动的,还是本书中的知识分子——“好事情”。
书中,他似乎总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当别人为家长里短吵闹、甚至大打出手,他总是在房间中忙来忙去,做实验、看书,渲染了他的背影的颜色。记忆中,他瘦瘦的身子总是有几分不被世人理解的疯傻,和善的眼前搁着一副眼睛。他不是阿廖沙人生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短暂停留的时光,无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别人认为他古怪,但他在这个混沌的底层社会中,依然认真地俯下身子做实验,背影渺小却坚定。那份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孤独与孤僻,使外祖父赶走了他。从此,他的生平便完全留白,与阿廖沙就像两条线,短暂的相交后,即是分离。
但他依然在故事中泛着光,他的背影依然兀立在前方。他在无形中教会了阿廖沙、以及书本之外的我一些道理:即使你所处的环境如何嘈杂,你依然要“观察并思考”,即使人们如何不理解你,你依然要在“孤独中坚持”,即使生活艰苦,你依然要在“苦难中获得希望”……
他不是故事的主角,但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最温暖的道理。
《童年》不会褪色,“好事情”也永远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