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五项修炼读书心得1000字
合上《教师的五项修炼》这本书,“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八个字重重的落在心头。教师这份职业,是可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职业,是可以充满成就感的。但是,这份职业,也是需要直面孩子的内心,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的一份工作。书中的创新这一项修炼发人深省——教育的创新,恰恰需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的审慎。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教与学都很淳朴。现在,很多人都说孩子难教了,因为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接触到电子产品,所以很多人会认可这么一句话:“撇开学习不说,有可能孩子们懂得比老师都多”。这句话有道理,虽然孩子们知道的比以前多了,但是并不能每一次都正确地辨别善恶,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教师好好修炼自己,于困境中破局。

书中的第四项修炼指的是创新,但是强调了一个不等关系,创新不等于改变。改变指的是推翻之前的理念与行为,而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优化与提升,创新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作为教师,一定见过很多教学改革的浪潮来来去去,但真正有效的创新需建立在对规律的尊重之上。
书中对于创新还提到了微创新,传统教学虽然有些地方确实不适应如今的教学现状,但是至少以前的教学方式是经过无数人验证出来的不会出错的教学方式。所以微创新也许更加合适。
创新的灵感不是凭空而来,是需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厚积薄发的。作为一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来说,能否创新是一场缘分,是一场不期而遇。因为目前的我们对于教学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更多是模仿与学习。如果哪一天,在我们模仿老教师的方式授课时,忽然发现某个环节可以更贴近学生思维,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可以尝试着去做一点改变,改变前要谨慎评估其对学生的影响,反复推敲实施路径。哪怕是一处微小的调整,也要像对待深渊边缘的行走一般小心。因为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可能影响孩子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方式与世界的认知角度。
守正之后才可以创新,比如书中提到一位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抢劫银行的方案,谁的方案花的时间最少、最隐蔽就获胜。这种看似“创新”的教学设计实则背离了教育初心,混淆了价值观引导的底线。教学可以创新,但必须坚守育人根本,任何挑战公序良俗、偏离正确价值导向的设计,都不应出现在课堂。教师的微创新,应该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之上,而不是一味图成效,更不能以牺牲学生的价值观养成为代价。
书中提到,把人教好的教育是好教育,把人教坏的教育是坏教育,把人教活的教育是活教育,把人教死的教育是死教育。传统教育曾经一定是好教育,是活教育。但是在如今的大数据的时代里,传统教育的某些模式虽好但不一定活了,需要与时俱进地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也许应该重新审视那些被时间验证过的教学方法,在坚守教育本质的前提下,以微创新激活课堂,让自己所执教的教室变得比往日更加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