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读书笔记1000字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在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观察与记录,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近期研读《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一书,仿佛获得了一把解锁儿童游戏密码的钥匙,让我对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为日常保教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摒弃成人预设,践行儿童视角的观察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察视角。以往我们的游戏观察常陷入“成人预设”的误区,总试图用既定的发展指标去“套”儿童的行为,却忽略了游戏本身是儿童表达自我的独特语言。作者在书中强调:“观察不是‘找茬’,而是‘倾听’——倾听儿童用积木搭建的‘心声’,倾听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流露的情感,倾听游戏纠纷背后的需求。”这让我想起班级里的“积木区风波”:曾以为两个孩子争抢积木是“不守规则”,但按照书中“事件描述+行为解读+教育支持”的记录方法深入分析,才发现他们是因对“城堡搭建方案”有分歧而争执,争执过程中其实在尝试协商与表达。这种“放下评判、耐心解读”的观察方式,正是我们以往缺失的关键能力,它让观察从“评判式审视”转变为“理解式对话”。
二、跳出流水账思维,构建成长证据链
“记录不是流水账,而是儿童成长的‘证据链’”,书中的这一观点也改变了我对记录工作的认知。作者提出的“游戏故事记录法”让我耳目一新,我们不仅要客观描述儿童的行为细节,更要捕捉他们的语言、表情、互动模式,甚至用儿童的原话作为记录的“点睛之笔”。书中收录的案例极具示范性:一名教师记录孩子反复将玩偶扔进纸箱又捡回的行为,从最初的“无意义重复”到后来发现这是孩子在探索“空间与物体的关系”,再到提供不同大小的容器支持其深入探究。这让我意识到,高质量的记录是连接观察与教育支持的桥梁,它能让我们从“模糊感知”转向“精准回应”——当我们能从记录中看到孩子的思维轨迹,就能为他们提供更贴合需求的游戏材料与指导策略,避免教育干预的盲目性。
三、立足发现儿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对于教育者而言,这本书更为教师们提供了团队教研的新思路。书中专门章节阐述“如何带领教师开展游戏观察研讨”,提出“案例分享会”“观察记录互评”等实操方法,这对提升全园教师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常说“读懂儿童是保教工作的核心”,但读懂的前提是“会观察、善记录”。通过这本书所指引的团队教研路径,我们得以将个人的、感性的观察,升华为团队的、理性的研究。它促使我们不再将观察视为一项孤立的任务,而是将其作为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实现群体专业成长的基石,最终让高质量的观察成为滋养每一位幼儿成长的肥沃
《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不仅仅是一本专业书籍,它更是一位引领我们贴近儿童的向导。它告诉我们,教育的智慧不在于我们教给了孩子什么,而在于我们从孩子身上发现了什么。未来,我将继续带着这本书赋予我的“慧眼”与“匠心”,在孩子们的游戏故事里,继续这场发现儿童、发现教育真谛的美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