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让问题学生不再成问题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5-10-16 14:14:49.0读后感6

  “问题学生”,这四个字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横亘在教师与部分孩子之间。在教室的角落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身影:有的孩子上课如坐针毡,铅笔橡皮在桌子上“跳来跳去”;有的孩子作业本上的字迹非常潦草,错题密密麻麻;还有的孩子就像一只带刺的小兽,一不顺心就和同学吵架。作为一名教师,我曾经在面对这些孩子时感到很挫败,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直到翻开《让问题学生不再成问题》这本书,里面一个个温暖的教育故事、一次次深刻的教育反思,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迷茫的教育心灵。它让我明白,“问题”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暂时遇到的困难,只要教师愿意俯下身、静下心,用爱与智慧拂去“问题”的尘埃,就能看见他们内心深处闪耀的成长星光。

  一、“课堂小陀螺”的停歇:从躁动不安到专注投入

  (一)初见:停不下来的“小马达”

  刚接手3班时,小浩就像一台停不下来的“小马达”,成了我教学路上的“拦路虎”。上课铃响后,其他同学都端正坐好,他却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一会儿把课本卷成筒当望远镜,一会儿偷偷在抽屉里玩玩具,一会儿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我一批评他,他就开始嚎啕大哭,课堂秩序被搅得一团糟。

  (二)探寻:躁动背后的渴望

  “为什么小浩总是安静不下来?”我带着这个疑问,反复阅读《让问题学生不再成问题》中关于“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部分。书中提到:“孩子的异常行为,往往是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这句话点醒了我。我决定从他的家庭和生活入手,寻找小浩躁动的根源。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浩的父母平常工作很忙,平时很少陪他,小浩经常一个人在家玩电子游戏打发时间。而且,在学校里,因为他经常扰乱课堂纪律,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他内心的孤独只能通过“调皮捣蛋”来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

  (三)转变:用“关注”为他按下“暂停键”
让问题学生不再成问题
  找到问题的关键后,我改变了教育方法。课堂上,我不再一味地批评小浩,而是特意设计一些简单又有趣的问题问他。当他第一次完整回答出问题时,我立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小浩今天不仅认真听讲,还回答得这么好,大家给他鼓掌!”听到掌声,小浩的眼睛瞬间亮了,整节课坐得端端正正的。课后,我把小浩叫到办公室,笑着对他说:“你今天表现特别棒,以后你来当班级的‘课间安全员’,负责提醒同学们不要在教室里面追跑,好不好?”小浩惊喜地答应了。从那以后,他课间不再乱跑了,而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甚至还主动帮助一些有需要的同学。我还建议小浩爸妈周末多抽点时间,陪小浩一起玩拼图、搭积木等,培养他的专注力。慢慢地,小浩在课堂上安静了许多,不仅能认真听讲,还会主动举手发言,尽管有时候他回答得不是很流畅,但是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期末的时候,小浩被评为了“课堂进步之星”。看着小浩的转变,我深刻体会到:对于“问题学生”,教师的关注与信任,就是最好的教育良药。

  二、“作业小马虎”的蜕变:从潦草应付到认真书写

  (一)困境:“涂鸦式”的作业本

  小妍是班里面有名的“作业小马虎”,她的作业本简直像一本“涂鸦册”:语文作业错别字连篇;数学作业数字写得歪歪扭扭,竖式计算经常对不齐数位。每次批改她的作业,我都要花费很多时间,有时甚至需要让她重写。我找小妍谈了几次,告诉她认真写作业的重要性,可她总是低着头说“知道了”,下次作业还是写得乱七八糟的。每次因为作业被批评,小妍都会在座位上偷偷抹眼泪,我看着既心疼又着急。

  (二)启迪:书中的“差异化教育”就在我一筹莫展时,《让问题学生不再成问题》里面的“差异化教育”理念给了我启发。书中写道:“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教育方案。”我意识到,小妍之所以作业这么潦草,可能是因为她对学习缺乏信心,觉得自己再努力也写不好。于是,我决定从基础入手,帮助小妍重新建立起学习信心。

  (三)陪伴:用“耐心”浇灌成长之花

  我先和小妍一起制定了“作业进步计划”。每天午休时,我都会把小妍叫到身边,手把手教她写作业。我教她用直尺画横线,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计算步骤。每当她的作业有一点进步,我都会在作业本上画一颗小星星,并鼓励她:“你今天的作业比昨天工整多了,继续加油!”同时,我还在班级里开展了“作业评比大赛”,设置了“最美字迹奖”“最认真态度奖”等多个奖项。小妍为了能拿到奖项,写作业时更加认真了。一个月后,小妍的作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错别字少了,字迹工整了,数学题的正确率也提高了。在一次作业评比中,她还获得了“最佳进步奖”。当小妍拿着奖状在镜头前绽放出最美的笑容时,我知道,用耐心陪伴“问题学生”成长,终会等到他们绽放的那一刻。

  三、“人际小刺猬”的软化:从自我封闭到融入集体

  (一)冲突:浑身带刺的“小叛逆”

  小宇是个性格孤僻的孩子,他就像一只“小刺猬”,谁要是不小心触碰了他的“底线”,他就会马上“竖起刺”反击。有一次,同桌走过时不小心把他的课本碰到地上,他二话不说就把同桌的文具盒扔到了地上,还动手推了同桌一把。我批评他时,他不仅不认错,还梗着脖子大声朝我吼:“是他先弄掉我的书的!”平时在班里,他总是一个人呆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坐在角落里发呆;课堂上,他也从不发言,就默默地坐在一旁。时间久了,同学们都渐渐疏远了他,小宇变得更加不合群了。

  (二)倾听:“刺猬”外壳下的脆弱我看着小宇孤单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让问题学生不再成问题》中说:“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沟通,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改变他们。”于是,我尝试着接近小宇。每天课间,我都会把他拉到身边,和他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一开始,小宇对我很冷漠,问一句答一句。但我没有放弃,依旧坚持和他交流。慢慢地,小宇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他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跟着爸爸生活,可爸爸脾气不好,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批评他。在他心里,觉得没有人喜欢自己,所以才会用“强硬”的态度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听着小宇的话,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这个看似坚强的“小刺猬”,内心藏着这么多的脆弱与不安。

  (三)温暖:用“集体”为他筑起“避风港”

  为了帮助小宇融入班集体,我在班里组织了“互助小组”,让性格开朗的同学主动和小宇做朋友。我还发现小宇特别聪明,我提的问题他总能很快答出来。于是,课堂上我让小宇试着做“小老师”,给同学们讲题目。当小宇有条理地讲完整个解题过程,教室里先是安静了一下,接着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便是对小宇勇于表达的学习态度的赞赏。从那以后,小宇开朗多了,不仅主动和同学交流,还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有一次,班里有同学生病请假,作业不会写,小宇还主动帮同学讲题。看着小宇从“小刺猬”变成了“小太阳”,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不是改变,而是唤醒,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温暖与善良。

  读完《让问题学生不再成问题》,我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谓“问题学生”,不过是在成长道路上暂时迷路的孩子,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与指责,而是教师的理解、包容与引导。教育的意义,就是蹲下来,用爱撕掉“问题”标签,用智慧搭起“成长的桥”,帮助他们拂去“问题”的尘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教育初心,继续行走0在教育的田野上,用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颗“问题”星辰,都能在教育的夜空中璀璨闪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