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3-01-03 14:51:39.0读后感922

  我们曾感动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朝气,也曾惋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蹉跎岁月,我们期待看到每一个孩子健康向上、自信阳光,向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而我们的职责,正是审慎行事,全面了解儿童及其成长环境,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指引和改善!

  有幸读到《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心理,作者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结为一句话: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

  一、坚定对孩子的信心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们对于刚入学的孩子都怀着很大的期待,对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十分的重视,随着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面对越来越多的困难,家长的态度也随之改变,有的甚至逐渐对孩子失去耐心甚至绝望。孩子也在一次次挫折和否定中,逐渐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阿德勒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或教师绝不能有半点灰心丧气。不能由于自己的努力没有立刻取得效果而产生绝望情绪;不能由于孩子垂头丧气、委靡不振和极端地消极、被动而产生挫败感;同时也不能受到那些关于孩子有无天赋的迷信说法的诱导。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为了培养孩子的精神意志,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勇气和自信,要让他们意识到,任何困难都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是我们可以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
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让我想起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一天英语老师让背诵一篇较长一点的英语课文,女儿还没等自己读熟就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撅着嘴过来跟我说:“太长了,我根本背不下来。”“如果觉得长的话,你可以分句背。”我当时在忙别的事情所以很敷衍地回答她。但是过了一会,她不但没有背下来,还开始抽泣起来,那时我才感觉到她被那种“我做不到”的情绪充斥着,根本没办法投入到课文内容中。如果当时我简单粗暴地说出“这都背不下来,你根本没用心,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责备之词,孩子以后也许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于是我放下手头的事,耐心安抚她:“来,我看看什么课文连我姑娘都背不下来,妈妈陪你一起背……”于是我们先找到句子中新学的单词,把它们翻译过来,熟读几遍?联系内容前两句很快背下来了,我赶紧抓住机会表扬她,“你瞧,你背得很快哦,只要再耐心一点,就可以完全背下来了。”然后再按照相同的方法理解背诵下面的几句,根据课文的情景想象画面,把几句话连接到一起背诵。就这样她慢慢平复了情绪,整篇课文也终于背下来了。我对她说:“这么长的课文,妈妈也不能读几遍就背下来,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优秀的人,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所以三五遍背不下来时我们可以再多背几遍,背的遍数越多,你就会越熟练。当然,你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相信只要你用心就一定可以做得到。”她似乎听懂了我的话,从此没有再因为背课文哭鼻子,英语也成为了她十分喜爱的科目。

  作为家长或是教师我们也应该像阿德勒一样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让孩子在我们的眼中看到希望和鼓励,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更有信心。

  二、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优越感

  阿德勒说人对于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是天生的,所有儿童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的心理,我理解这种优越感是一种向上的愿望,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就像孩子原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学习有天然的兴趣。

  学校往往只以学生阶段性的成绩来作为成功的标准,这就使得大多数孩子都无法按照这个标准“获得成功”。与此同时,这些孩子追求优越感的动力并不比其他人小,于是,他们开始探索在其他方面获取“优越感”。

  比如在体育方面有优势的孩子大多性格坚强,在音乐方面有优势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绘画好的学生比较有耐心等等,现在国家提出的劳动教育我觉得也是培养孩子的一个很好契机,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不仅锻炼了强健的体魄,培养了娴熟的劳动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家庭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学生这些方面的优势,把这种优势当做教育的突破口,鼓励孩子在其他方面也取得成绩,这就犹如把孩子从一个长满果实的花园引到另一个硕果累累的花园。

  三、宽容孩子的错误

  如果孩子不会犯错误,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那些所谓的“坏孩子”的行为,可能是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受到了某种阻碍,从而导致的叛逆行为,他们只是想通过某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关注。所以我们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孩子的心灵,当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当然也不要对孩子过度严厉或溺爱,过度严厉会让孩子失去斗志,而溺爱又会让孩子太过依赖家人,这都不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看过《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我现在所教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些令我们头痛的孩子也同样有着追求卓越的目标,面对他们不良行为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耐心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细心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始终相信孩子的能力,理解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方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