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蝉出地洞读后感700字
最近,我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其中《蝉出地洞》这篇文章深深吸引了我。
曾经,每到夏天,蝉鸣在我耳中只是扰人午睡的噪音。可读完《蝉出地洞》后,再听蝉鸣,我竟觉得那是世间最曼妙的乐曲,仿佛能带着我遁入一场关于生命的梦境。法布尔就像一位神奇的向导,领着我走进蝉的地下世界,探寻它出洞的奇妙过程。
文章里,法布尔细致地描述了蝉幼虫钻出地洞的模样。他并非生硬地灌输知识,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讲述者,把关于蝉的奥秘一点点铺展开来。我最着迷的是它出洞时的“智慧装备”——那个用来润湿泥土的“尿袋”。蝉依靠它把泥土压缩,从而能顺利向上攀爬;要是“尿袋”干了,它就会往下寻找树根须,重新将其灌满,这般巧妙的生存策略,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小昆虫的大智慧。
法布尔还为了探究蝉的习性做了两个有趣的实验。第一个实验中,他将一只“尿袋”干涸的蝉放进装有松软泥土的试管里。这只蝉的“尿袋”空空如也,面对松软的泥土,刚推上去一点,空位立刻就被填满了。它在土里挣扎了三天三夜,最终在第四天死去了。而在第二个实验里,他把一只“尿袋”饱满的蝉放进同样的试管中。这只蝉凭借充足的“尿袋”,在里面钻来钻去,最终在十多天成功逃了出来。这两个实验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尿袋”对蝉出洞的至关重要性。
蝉在地下蛰伏数年,只为一朝钻出地洞,重见光明。它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坚韧,完成了生命的蜕变。这份执着与聪慧,让我对它充满了崇敬。从此,我彻底改变了对蝉的看法,再也不会轻视这小小的生命。我还了解到,蝉鸣叫是为了交配,它们在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后便会死去,这般短暂却闪耀的生命,实在令人动容。
读完《蝉出地洞》,我不仅对蝉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对法布尔这位昆虫学家充满了敬佩。他用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的神秘面纱,也让我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精彩,值得我们用心去发现、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