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800字左右
捧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时,办公室窗外正飘着高三学子埋头刷题的身影。作为高三英语老师兼班主任,我深知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理的博弈。这本书以童话般的温暖笔触,拆解了心理困境的本质,让我愈发意识到:比起紧盯分数,守护学生的心灵健康,帮他们学会与压力共处,才是这段冲刺路上更重要的“备课”。
书中蛤蟆先生从“情绪低落、自我否定”到“重拾力量、掌控人生”的蜕变,像一面镜子照出许多高三学生的状态。期初考试之前,班里的小楠(化名)找到我说,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做题慢,比别人做的题少,不自信。这让我想起书中提到的“儿童自我状态”:当人被外界压力裹挟时,会像孩子一样陷入自我批判,觉得“我不够好”。
于是我借鉴书中苍鹭咨询师的沟通方式,没有急于说教,而是先倾听她的焦虑,再和她一起梳理:“你在早读课能做到大声朗读,认真并及时完成老师不值得任务,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努力。”之后的每天早上都会询问她的心情,并且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她的夸奖和鼓励。渐渐地,小楠重新恢复了原来的学习状态,并且在这次起初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原来,高三学生需要的不是“你要加油”的催促,而是“你的努力被看见”的肯定,是有人帮他们跳出负面情绪的漩涡,看见自己的闪光点。
在班级管理中,这本书也给了我新的启发。以往面对学生的情绪问题,我总习惯用“老师都是为你好”的“父母自我状态”去劝导,却忽略了学生真正需要的是“成人自我状态”——即理性看待问题、主动掌控情绪的能力。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作为教育者,我们无法替学生承受压力,但可以做他们心灵的“摆渡人”——用理解化解焦虑,用方法传递力量,让他们明白:高考路上的情绪起伏并不可怕,学会接纳自己、调整心态,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合上书,夕阳洒在教案上。我想,这个秋天,除了英语语法和答题技巧,我还要把书中的温暖与勇气,悄悄放进学生的“心灵行囊”。愿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高三学子,都能在压力中学会拥抱自己,在成长中找到内心的力量,带着健康的心态,自信地走向考场,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