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书报告1200字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性格迥异的孩子,如何在维护课堂秩序与呵护学生心灵之间找到平衡,始终是我探索的课题。读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时,书中“和善而坚定”的教育理念如春雨般滋润了我的教育初心,让我对师生关系、课堂管理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思考。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它强调教育者要以尊重为前提,在维护学生尊严的基础上建立规则意识。书中提到:“孩子只有在感觉良好时,才会做得更好。”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往的教育方式——当学生犯错时,我是否过多关注了“纠错”本身,而忽略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书中将学生的不当行为归纳为四种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理解这一点,让我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曾经有个学生总是在课堂上故意接话茬,我多次批评却收效甚微。读完书后我意识到,这个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的“捣乱”其实是在寻求老师的关注。于是我改变策略,课上多给他提问机会,课后主动询问他的学习情况。渐渐地,他课堂上的小动作少了,眼神也变得专注起来。
“和善而坚定”的教育艺术,在班级管理中尤为重要。和善是尊重学生的感受,坚定是维护规则的底线。一次自习课上,几名学生因讨论问题声音过大影响了他人。我没有当场批评,而是走到他们身边轻声说:“我知道你们在认真讨论,但其他同学需要安静的环境,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轻声讨论’的手势信号。”课后我组织班干部共同制定了课堂公约,既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又明确了行为边界。这种方式比单纯的批评更有力量,因为规则是他们共同参与制定的,执行起来也更有主动性。
正面管教强调“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这一点彻底改变了我的教育思路。过去处理学生矛盾时,我总是习惯充当“法官”评判对错。而现在,我会尝试用启发式提问引导他们思考:“这件事让你感觉如何?你觉得可以怎样解决?这样做会影响到谁?”在学生发生争执时,应让他们分别表达感受,然后一起寻找解决办法。这个过程不仅解决了矛盾,更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责任感。
书中提到的“鼓励而非表扬”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评价方式。表扬往往指向结果,如“你真聪明”;而鼓励聚焦努力过程,如“你今天主动思考的样子很棒”。在课堂上多用鼓励性语言,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我回忆起有个调皮的男生,在我肯定他“今天主动帮同学整理书桌,很有责任心”后,班级责任感越来越强。这些变化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鼓励,能唤醒学生内心的成长动力。
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有责任感、有同理心的人。正面管教教会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正在成长的人”,接纳他们的不完美,用耐心陪伴他们在试错中成长。在推行正面管教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挑战,比如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沟通,需要反复提醒规则,但看到学生们越来越自律、越来越懂得尊重他人,我就知道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读完《正面管教》,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非控制;是引导,而非命令。教师的温柔,能让学生感受到安全与被爱;教师的坚定,能让学生明白规则与责任。当我们用尊重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用智慧引导学生自我成长,教室就会变成充满爱与力量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更是对教师自身的修行——在教育的路上,我们与学生共同成长,用温柔与坚定,浇灌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