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陶渊明传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5-08-18 19:58:41.0读后感2

  天下大乱,官场中佞臣当道,在这样的朝代,你愿意放弃官场的生活而去过十分苦难的田园生活吗?我想,大家的回答会是不愿意,但有一个人,他一定会坚决的选择过着虽然物质艰苦,但精神快乐的田园生活;他就是陶渊明。

  还记得,第一次了解陶渊明是他的诗歌,他说写出的诗歌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都是田园生活,第二次了解是爱莲说,得知了他爱菊花。菊花有秋日独放、耐霜自守的特质,不与百花在春日争艳,于秋霜中傲然挺立,他爱菊花正是因这品性恰是他归隐守节、不媚世俗之精神的完美投射。陶渊明,这个总是和菊花、田园绑在一起的诗人,不随世俗沉浮的追求,让我十分欣赏他的这份品格。

  最开始的时候我其实有点不理解他。书上说他好几次当官又辞职,从江州祭酒到彭泽县令,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我想:官场多好啊,不用风吹日晒,还有人伺候,拿着稳定的俸禄,干嘛非要跑到乡下种地?每天扛锄头、晒太阳,不是自找苦吃吗?那些“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听起来就像课本里遥远的口号,一点都不真实。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傻,放着好好的官不当,非要去遭那份罪。直到看到他归隐后的生活细节,我才慢慢有点懂了;原来,他并不是傻,而是十分享受这种田园生活。传记里说,他归隐后的房子特别破,屋顶漏雨是常有的事,下雨天屋里就得摆上好几个盆子接水;冬天冷风嗖嗖地往屋里灌,他只能裹紧单薄的被子取暖。衣服更是打了好几个补丁,洗得都发白了,却还不舍得换新的。最让我感到深刻的地方是他常常吃不饱饭,有时候一整天都吃不上一口热乎的,只能喝点稀粥充饥。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他家里连烧火的柴都没有,冻得实在受不了,就披着被子坐在床上看书。可奇怪的是,他好像一点都不觉得苦,在给朋友的信里,他说自己“晏如也”,就是那种安安稳稳、乐乐呵呵的样子。
陶渊明传
  天气好的时候,他会在院子里种菊花。传记里描写他种菊花的样子特别生动: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扛着锄头到院子里,小心翼翼地给菊花松土、浇水。阳光洒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他却一点都不在意,时不时停下来看看刚冒出的新芽,嘴角还带着笑。等到秋天菊花盛开的时候,黄的、白的、紫的菊花挤满了院子,他会摘下几朵插在瓶子里,摆在书桌旁,看书累了就闻闻花香,日子过得简单又自在。没事的时候,他就坐在窗边读书。他的书桌上总是堆着好几本书,有儒家的经典,也有诸子百家的著作。有时候读到精彩的地方,他会忍不住拍着桌子叫好;读到感人的地方,又会悄悄地抹眼泪。有一次邻居路过他窗前,听见他正在大声朗读诗句,声音里满是感情,还以为他遇到了什么开心事,进去一看,才发现他正捧着一本书看得入迷,连有人进来都没察觉到。他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官发财,就是单纯地喜欢,从书里找到乐趣和力量。

  朋友来做客的时候,他就拿出自己酿的米酒招待大家。那米酒可能算不上名贵,有时候还带着点酸味,但朋友们都喝得特别开心。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从天文地理聊到庄稼收成,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陶渊明话不多,但总是笑眯眯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总能说到大家心坎里。有一次朋友带来了新收的米,他非要留朋友吃饭,亲自下厨做了几个简单的菜,虽然没有大鱼大肉,可大家吃得津津有味。那种不掺杂功利的友谊,就像他院子里的菊花一样,朴素又真诚。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桃花源记》的故事。那时候天下不太平,到处都在打仗,老百姓过得很苦。有一天傍晚,他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看着天边的晚霞,突然就有了灵感。他赶紧跑进屋里,拿起笔墨纸砚,借着微弱的油灯写下了那个世外桃源的故事。传记里说,他写得特别投入,连晚饭都忘了吃,直到公鸡打鸣才发现天快亮了。在那个故事里,他写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赋税的地方,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人孩子都开开心心的。我猜,他心里一定装着一个美好的世界,就算自己过得不容易,也没放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现在想想,陶渊明不是傻,他只是太坚持自己想做的事了。他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上级派了个官员来检查,手下人告诉他要穿得整整齐齐去迎接,还要弯腰行礼。陶渊明听了直摇头,说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意思就是不想为了那点俸禄,向自己不喜欢的人低头哈腰。没过几天,他就把官印放在桌子上,收拾好行李回了乡下。

  当然,陶渊明的日子也不是每天都诗情画意。传记里说,有一年夏天闹旱灾,地里的庄稼全枯死了,他看着干裂的土地,蹲在田埂上偷偷掉眼泪。还有一次冬天特别冷,他没钱买炭火,只能蜷缩在被子里看书,手指冻得握不住笔。可就算这样,他也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在诗里写“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就是衣服被露水打湿也没关系,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愿就好。这种不向生活低头的劲儿,让我特别佩服。

  现在每次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我不再觉得它只是一句普通的古诗,而是能想象出那个画面: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在院子里采摘菊花,抬头看见远处的南山,脸上露出淡淡的喜悦。那种发自内心的自在和满足,大概就是陶渊明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吧。他让我知道,无论生活怎样,都要保持对美好的向往,守住心里的那份热爱,这样的人生才会像菊花一样,在平凡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芬芳。

  陶渊明的一生是苦闷的,他苦闷的原因正是他为了自己的物质生活而不得不出来做个小官,但又为了这样反而妨碍了自己的自由,他舍不得自己的田园,而常想退休,可是由于军阀的混战,自己的田园生活又遭到了破坏,不得不做小馆,但做小官他又有不顺眼的事和人,那么,他为什么会有不顺眼的事情呢?因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是污浊的,他不希望同流合污,所以他辞了职,但几次因为饥饿而不得不出去做官,出去又还是为了自由而再回来。这是多么的无奈啊。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官场风气不正,但他依旧追求他心中的理想,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结合自己的生活,我发现,我会因作业多而抱怨,会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沮丧,会因为爸妈唠叨而不耐烦。可看看陶渊明,他住破房子、穿旧衣服,却能在平淡的日子里找到乐趣,还写出了那么多动人的诗句。是啊,这种精神与生活的态度往往比生活的条件更重要。就像同样是下雨天,有人会觉得烦躁,有人却会欣赏美景;同样是读书,有人觉得是负担,有人却是享受。

  通过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不一定非要追求别人眼中的成功,能守住自己心里的那份真,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就算日子简单一点,也会过得很踏实、很快乐。就像他种的那些菊花,虽然长在普通的院子里,经历过风吹雨打,却依然开得那么灿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