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700字

admin2025-08-06 22:09:28.0读后感5

  读《许三观卖血记》时,总感觉字里行间流着一股铁锈味,那是血的味道,更是日子的味道。余华借许三观的卖血困境,展现了底层民众在苦难中的生存韧性,暗含着那个年代里用"血"对抗生存压力的无奈与反思。他用最朴素的笔,写了一个男人用血管里的血,一点点丈量生活的模样。

  故事里,许三观为了娶亲、养家糊口、治病,一次次踏上卖血之路,"卖血"才是他生活困境的"救命稻草",更是对家庭责任的坚守,他在卖血前喝大量水稀释血液,只为多换些钱,看着他把换来的钱小心翼翼揣进怀里,心里不禁涌起一阵阵的酸涩,让我想起生活中默默坚持的人们,他们都在不停克服困难,为所爱之人撑起一片天。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的笔太冷静了,冷静到让你看着血一点点变冷。许三观卖血给一乐治病那次,走一路卖一路,医院的白墙映着他蜡黄的脸,像张被水泡透的纸。他算着血的价钱,算着儿子的药费,算着家里的米缸,唯独没算过自己胳膊上的针孔会攒成什么样。许玉兰被剃了阴阳头游街,他揣着卖血换来的肉包子,在人群里喊“玉兰,我给你送包子来了”,那声音混在口号里,软得像团棉花,却能堵住所有尖锐的风。

  书里没写什么惊天动地的苦难。只写了柴米油盐里的坚守,许三观不是英雄,他会算计,会抱怨,甚至自私,血从身体里流出去,换来的是一家人的生命,这买卖,他做了一辈子,也认了一辈子。

  读这本书,也让我重新思考"苦难"这件事"。许三观一生卖血无数,苦难如影随行,可他没有被打倒,反倒在一次次卖血中,把家庭的责任,对生活的盼望,愈磨愈亮,让我明白,我们不应该被苦难打倒,应在挣扎中,长出更坚韧的羽翼。

  合上书时,窗外的阳光刚好落在书页上,那些关于血和日子的文字,突然变得温热。原来生活从不是什么华丽的戏台,而是像许三观的血管一样,默默流淌着,偶尔刺痛,却始终向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