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的读书笔记1000字
整理书架时《城南旧事》勾起了我的回忆……大概是十多年前,执教《冬日暖阳骆驼队》一课,特地去书店买了一本来读。置身字里行间便一起跟着英子,看那挂着铃铛的骆驼如何走过窗前,听它们在咀嚼干草时沉稳的声响,感受那份属于老北京的、悠长而温暖的诗意。那时,我以为我懂得了“城南”,以为它就是那一抹冬日里最和煦的阳光,是童年里最纯粹的好奇与向往。
然而,真正翻开整本书时,从头至尾地走进英子的世界,才恍然发觉,课堂上那支温暖的“骆驼队”,仅仅是这部深邃交响曲的一个序章。若说《冬日暖阳骆驼队》是一扇窗,推开它,看到的是童年最明亮、最无忧的一角风景;那么,整本《城南旧事》便是一座院落,走进去,才见识到满园的花开花落,与那繁华背后悄然滋生的离愁别绪。阅读之旅,是一次不断被颠覆、又不断被触动的过程。当带着品读“骆驼队”时的温热心境,遇见惠安馆里“疯”了的秀贞和孤苦的妞儿时,心中那份属于教师的、理性的文本分析,瞬间被一种巨大的温柔与酸楚所取代。这才明白,英子的童年不只有叮当作响的驼铃,更有对成人世界悲欢离合的初次探寻。她用那双最清澈的眼睛,看到了被世人遗弃的灵魂深处最柔软的母爱,也见证了命运残酷的错位。这份“看”,远比“骆驼队”里的观察,来得更深、更痛。
再往后读,兰姨娘的来去、宋妈的离别,直到最后那句锥心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我终于彻悟,林海音女士笔下的“城南”,其温暖的底色之上,铺满的是一层关于“告别”的薄纱。每一次相遇,都温柔地指向了下一个路口的离别。英子的成长,正是在这一次次挥手之间,被动地、懵懂地完成的。她告别的,不只是一个具体的人,更是一段段纯真不复的时光,一个永恒的、金色的童年。掩卷沉思,再次备课时对讲自己有了新的审视。之前,我会引导学生去体会英子童年的“趣”,去赏析文字的“美”。调整后,会引导学生们,那支在冬日暖阳下走过的骆驼队,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如此温暖和留恋,或许正是因为,它是英子——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告别纷至沓来之前,所拥有的最安稳、最完整的幸福。那清脆的铃铛声,是离别之歌奏响前,最悠扬的一段前奏。
作为读者,为英子的故事而感动;作为教师,因这份全新的理解而感到幸运。我想,在下一个秋季,当我再次带领学生们推开城南那扇小小的窗户时,我的讲述,定会多几分温柔的深度。我会告诉他们,骆驼队会走远,童年会结束,但那份善良与好奇,那份对世界的温柔凝视,将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行囊。
从一峰骆驼,到整座城南;从一篇课文,到一部人生。这不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场教学相长的修行。感谢林海音女士,感谢英子,让我得以在熟悉的文本之外,拾起了一地更为丰满、也更为深刻的温柔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