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5-07-15 15:30:19.0读后感4

  拿到《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一)这本书,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教育需要思想的光满走出经验的泥沼,迎接理性的朝阳”这句话,随后,朱永新教授在序言中写道:“教育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个思想活。成功的教育,优秀的教育人,支撑他站立在教育大地上的力量,一定是思想。”这些话语触动人心,让我迫不及待细细品读。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是一本文集,收录了中国当代著名的十四位特级教师的文章。这十四篇文章背后站着一门妙趣横生的学科,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更站着一个对教育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思想家,读他们的文章就好像与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交谈,没有高深莫测之感,却能在不经意间给自己以启发。封面上那些闪耀的名字——魏书生、窦桂梅、陈日亮、程红兵等——如灯塔般穿透教育实践的迷雾。在这些特级教师身上,我看到的不仅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对自我执着的追求。名师的思想清如流水,滋润人心: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黄厚江的语文本色教学、华应龙的“融错教育”、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书中没有晦涩的理论堆砌,只有一线教育者在田野中耕耘出的智慧结晶。掩卷沉思,十余载教学生涯中那些困惑与顿悟,仿佛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思想的锚点。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一、思想之光:破除“唯技术论”的迷惑

  书中陈日亮老师对语文教学“本然观”的探索如当头棒喝——他追问:“语文究竟是什么?学校里为什么要有语文这门课程?”这促使我反思英语学科的本质: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思维载体与文化血脉。在传授英语知识时,教师应从学科的本质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这么学科,从而找出学科规律,构建适合学生的语言教学体系。

  特级教师们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认知。吕娟娟老师构建的“交互补偿阅读教学”模式,通过“表层理解→深层理解→评价性理解”的三阶设计,将语言训练与思维发展熔于一炉。

  二、学生本位:从“教的主体”到“学的伙伴”

  陈日亮老师在他的教育思想“我即语文”中提到语文观课评课的六个关注点,其中“是否通过教给了学生需知而未知的内容,是否让学生明白从已知发现未知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获得新知。”简单的一句话,并让我陷入了久久地沉思:什么是学生“需知而未知”的内容?怎样链接“已知”“未知”“新知”?再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有关注过哪些知识是学生“需知而未知”的吗?我有教会学生从已知发现未知的方法和途径吗?学生是否有获得新知的主动性呢?一连串的拷问让我正视自己教学的不足,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明晰了方向:教学初始,了解学生的学情,明白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清晰学生的“需知”和“新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新知。根据学习内容,教会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课堂重构:在阅读土壤中培育核心素养

  这些特级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阅读的重视,对写作的执着。课上课下,让孩子们广泛地阅读中外文学经典和各类优质的童书,课上读、课下课、专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周读、月读、共读、自读……让孩子们接受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奠定孩子一生丰厚且扎实的人生基础。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让教室里的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是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阅读这些优秀教师的成长故事,更加坚定了我深耕阅读教学的信念。

  朱永新教授说:没有思想的教育,一定是站不住、走不远的。特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来的,更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他们教学实践中来,从教育行为的反思与研究中来,从对教育的梦想与追求中来。看着这本书,读着那么多教学专家那些质朴、睿智、充满教学哲理的言语,看到了专家们处处用细致入微的关爱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令我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些特级教师的平凡和不平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