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每一只鸟读书笔记1000字
闲暇之余,我阅读了由周明老师编写的《在乎每一只鸟》,倾听了一位二十余年来辛勤耕耘在中学教育田园里的教育工作者的独白。
整本书分为六个板块,分别是在乎每一只鸟、顺性而育、莫错过了"芳华"、教育即心育、孩子,你是我的脸、谨防家庭教育的"无证驾驶"。它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关于成长、理解与爱的画卷,让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婉与深邃。
在本书中,第一辑内容就让我印象深刻,第一辑内容介绍了“雀鸟哺雏”现象,由于物种生存进化自然法则的需要,待哺的雏鸟谁叫得最响、嘴张得最大,所得到的食物或喂养的机会就可能最多。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有时候教师的目光会停留在比较优秀的孩子身上,却忽视了一些暂时落后的孩子,于是作者告诉了我们,我们需要善待孩子的“落后”,善待孩子的“差异”,并着手解决孩子暂时落后的问题,学会美其所“美”,为其特长点赞,为其进步点赞。
“教育即心育”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篇章,心中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本篇章中,重点探讨了学校教育以及班级教育如何改变孩子的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品格与能力。从“心”出发是本章节的重点,文章中写道:马修老师把握住了教育的三个钥匙:即爱心、理想、激励,用音乐的方法打开了学生们封闭的心灵。改变这些孩子仅仅是靠音乐的力量吗?显而易见并非如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儿童的心,如果我们连孩子想什么都一无所知,又如何能够走进孩子的心,发现孩子的需要、所感、所惑、所盼……
书中对尊重与爱的强调,让我的教育理念更进一步。在课堂上,我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包容、鼓励的环境。这样的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安全,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知道,教师的微笑、一句鼓励,可能成为学生面对挑战时心中最温暖的灯塔。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深知我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每一个孩子心灵成长的沃土。书中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相信他们各自蕴藏的无限潜能。我常常回想起那些被视为“差生”的孩子,他们或许在语言表达上稍显不足,但在心底却隐藏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思维。当我用耐心和热情去引导他们时,就像看到了夜空中的明星,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教育工作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呼唤。书中提到的“在乎每一只鸟”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我内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
我深信,每个学生就像那一只只渴望哺育的小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不应该被忽视,然而在很多时候,孩子往往是教师、家长埋怨的对象。而真正的好医生,他不会嫌弃任何一位病人;真正的好农人,他会在乎每一棵庄稼。我们应该向医生和农民学习,教育过程中“在乎每一只鸟”,让每一节课都弥漫着“鸟语花香”,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