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08-18 14:43:19.0读后感620

  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掩卷沉思,书中人物形象刻画细腻、写作风格朴素新奇,语调平缓,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旁。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在自序中这样说:“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这也许就是余华书写《活着》的初衷,也是活着的意义。

  书中余华讲述了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少爷福贵娶了温柔娴淑的米行小姐家珍作妻子,但福贵却年少轻狂、吃喝嫖赌。尽管如此,妻子家珍却对他不离不弃。福贵是从败家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活着,这个大家族曾经那么兴旺发达,祖上留下了二百多亩地,到他父亲手上剩下一百多亩。到他手上,竟然把一百多亩地赌输了,几代人居住过的大房子也没了。他们搬进了茅草屋,成了彻头彻尾的穷人。为了养家糊口,租了原本属于自己家的五亩地,开始了佃农艰难、贫困的生活……父亲为此被活活气死。福贵在去给生病的母亲求医的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来又被解放军俘虏,回到家乡时母亲已经去世。但悲剧才刚刚开始,女儿凤霞高烧不幸成了哑巴;家珍患软骨病下不了床而不能干重活;县长老婆临产大出血,儿子有庆因血型相同献血时,被抽血过多不幸去世;福贵赶到医院问医生:“我的儿子徐有庆还活着吗?”医生问他有几个儿子,福贵说:“我只有一个儿子!”医生竟然说:“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这些对话读来让人心生寒意。
活着
  后来,凤霞嫁给搬运工偏头二喜后,人生本应有了转机,却在生儿子苦根时,由于大出血生命戛然而止;紧接着,妻子家珍过世;女婿二喜在外出搬运作业时被水泥板砸中而亡;二喜死后,原本圆满的家就剩下福贵和苦根祖孙俩相依为命。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在一次抢收棉花后,福贵因心疼苦根生病,给他煮了半锅豆子。苦根饿得慌,多吃了豆子被撑死。

  《活着》中的人物所承受的悲欢离合是人之常情,是现实中或不可避免的意外。但福贵是坚韧的、家珍是贤惠的、凤霞是善良的、有庆是懂事的、二喜是踏实的,一个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饱满有力,并在一件件事情中得到深化。

  小说结尾,福贵已经失去了七位亲人,他的人生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盼头了,但是他去买了一头牛。当他偶遇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时,即便已经走出一段路,还是折返回去买下。《活着》的这段叙述呈现了更为丰富的福贵,可以从中看出他的善良和怜悯之心,他在几乎再没有什么盼头的人生路上要好好活着。

  合上这部小说,不禁使我热泪盈眶。文中主人公福贵,身边的家人们都先后离他而去,一生的苦难给他留下的是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而他依然友好地面对这个世界,依然忍受着现实给予他的苦难和无奈,但要延续生命就得艰难地活下去。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作者余华曾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叫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的《活着》,字里行间十分平实而又新鲜离奇,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每一次阅读,都有一种不同的感受,给人以启迪与思考。正如余华所说:“最好的阅读是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那种阅读,什么都不要带上,这样的阅读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宽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