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600字

admin2025-02-24 15:23:18.0读书心得84

  缕缕书香,浸润心灵;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在书的世界里,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部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在书中,于老师对自己50多年的教育生涯进行了总结。“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行无言之教”,“做甘草”,“把课上得有意思”等每一个小专题都是于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对教育的系统思考。从书中,我感受到了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同行教师亲切中肯的建议,对学生的尊重、了解与关爱。这本“一线教育学”,事例丰富、说理简明,使人醍醐灌顶,令人爱不释手。

  一、做“甘草”

  孔子所述五大美德“温、良、恭、俭、让”,其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居五大美德之首。而于老师用中药中的“甘草”来作比,因为甘草的特性是:性温、味甘。他告诉老师们,应当像甘草一样对学生温和宽厚,真心爱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在孩子犯错,让你脾气上来的时候,要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但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在二者之间把握一个“度”,这就是调和。即:“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是,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桩小事等,就是这么一堆近乎琐碎的“喜欢学生的行为”,贏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师爱生,生才会亲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三、童心不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几个标志: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正是这不泯的童心,于老师才能一直和学生想在一块、乐在一块。课堂上,他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

  四、行无言之教

  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言之教”指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身教”无痕,教育一旦“有痕”,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十有八九,效果不彰。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先做到。

  五、学会正确激励学生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表扬需有道,一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使学生获得信心,眼中有光彩;二是针对学生的薄弱,“放大”其随时出现的“闪光点”,使其日渐长进。但激励是大有讲究的:激励要及时,过了时效,再去赞扬就失去了意义;激励要动情,鼓动性的大小,取决于老师的情一一是否真情、动情、热情;激励要重复,有一种赞美叫“赞不绝口”,即经常说,反复说。激励的作用巨大,它是教育的伟大法宝。

  于老师的育人之道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启发着我……读这本书,犹如一缕温暖的春风沁入心田,文字之间都是于职业、于学生、于同行的爱与关怀。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在他的爱与行中总结出来的。读着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反思着自己的教育,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升华。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愿自己也能成为学生的一道光,照亮他们的成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