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000字

admin2025-02-10 15:28:59.0读书笔记169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中国古代的诗仙曾发出灵魂拷问。对于这个问题,前半生的思特里克兰德大概是追寻不到答案的。他囿于一方狭小,粗野狂放的肉体束缚在整洁干净的礼服中,兢兢业业地扮演着一个普通人——他并不快乐。所以,于不惑之年的他爆发了,他选择摆脱现有的一切,抛弃了稳定的生活,去追求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渴望、追寻他真正的快乐。

  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当真是一个怪才,他抛妻弃子,罔顾人伦。当“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能够毫不留情地回答:“我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感情。”或许,与其说他是一个人,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兽。他充满肉欲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一具残忍的灵魂。他从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也不在乎社会的规则。他的出走,不仅仅是对家庭的背叛,更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挑战。他只关注自身,是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可兽也有兽的直白坦率,我们不能否认思特里克兰德先生的勇气。他真诚地热爱着画画,热爱着能掌控画笔的自由。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在真实与虚幻之中,他毅然奔向了虚幻。在思特里克兰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对于艺术的极致追求。他的行为在常人看来是荒诞不经的,他对于家庭、朋友、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都显得冷漠无情。然而,正是这种极致的冷漠和执着,使得他在艺术上达到了一种超脱和自由的境界。
月亮与六便士
  思特里克兰德最终在塔希提岛上找到了他的归宿,他在那里创作出了惊世之作,但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让它们随自己一同消逝。他的选择让我思考,艺术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是为世人所认可,还是只为自己的心灵而创作?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后者,他的作品只为自己而存在,他的艺术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必须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却不是思特里克兰德的选择。卑屈的人生他再也不要,他要的是如夏花一般绚烂的生命。他的理想,他的追求,哪怕是一捧水中月,也要试着把它捞到自己手上来。在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粗野放浪的男人身上,我隐隐能看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气。他不甘于命运的枷锁,他想要找到心中的伊甸园,就像他画在自己隐居住所上的杰作一样。

  毛姆的笔触是残忍的。他没有给思特里克兰德一个好的结局,所有的荣誉都来自于思特里克兰德死后,这似乎是在劝退所有追寻梦想的人。其实不然,毛姆在赞美,我想他是钦佩思特里克兰德的精神的。能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奔赴如镜花水月般缥缈的梦想的人,无疑是伟大的。而在得知他们最终一无所有时,这样的伟大又平添了一丝震撼。他们宛如一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士,奋不顾身。他们明明一无所有,却在特定的领域中成为了自己的君王。

  世人只知水中月渺茫不可触,于是止步于此,庸庸碌碌,如同提线木偶一般机械而单调地重复生活。他们自以为是地把这称之为生活的智慧。但总有一群痴人,妄图触摸到那一捧月光。他们伸出了自己的手,搅散了一池春水。当众人哈哈大笑之时,谁也不知道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在他们心房留下了怎样的痕迹。他们的内心在震颤,他们的灵魂在发热。他们,追寻到了一个人类不同的活法。

  未曾伸手触月,岂笑他人痴狂。思特里克兰德先生追寻的是心灵上的富有,而非世俗的愉快。他与大多数的普通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是以我们也不能对他的私生活妄加揣测。无可辩驳的是,他的确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当你不堪生活的重压,也许就是放下为了六便士而引起的满地鸡毛的时候了,学着为自由理想而活。如此,在日后,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上一句:浮生若梦,为欢无数。

  《月亮与六便士》,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艺术家的故事,更是关于每个人内心的挣扎和选择。我们是否敢于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抛弃一切去追求内心的“月亮”?我们是否能够在现实的压力下,依然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和热爱?我不禁思考,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月亮和六便士,我们如何在现实的压力和理想的追求之间找到平衡?思特里克兰德的故事虽然极端,但他的选择却给了我们勇气,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部小说不仅是对艺术家的颂歌,也是对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的启示。理想与现实,终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的选择。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地说出哪一个更好,所有的选择也不过是基于自身。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所有的苦难与背负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你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你的精神还在。无论是追寻心中的乌托邦,还是在现实中踽踽独行,请不要忘记你生而为人的骄傲,永远保持着自己不屈的精神,哪怕不被世俗理解,也不要像木偶一样麻木地活着。

  人,生当绚烂,而非腐朽残败。世界灿烂盛大,人生的故事走向由我们自己书写。《月亮与六便士》不仅是一部小说,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让我们在反思中找到前行的勇气。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