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1000字
作为教师、班主任,需要建立自己的一系列文化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加入到学习集体中来,心里自由放松、愿意敞开心扉,使得学习真实发生,成为自觉自愿的事,相信是很多教师的理想。
美国年度优秀教师雷夫在他的56号教室里就实现了这样的期望。他的学生来自贫民区,来自晚上能“听到枪声的社区”,雷夫是怎样把这些学生带入美好状态的呢?
一、就是建立彼此信任的班级文化。这需要教师扎实认真的、一点一滴地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在56号教室里是彼此信任、祥和、安宁的景象,日照庭树,和谐自然,班级内的各种关系符合人性,贴近实际、前后一致,激励自进,是友好共同体,彼此能敞开心扉,自由的说、做、交流学习情况、成长感受,不论讲的多么糟糕,都没有嘲笑与打击。放松状态是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信任包容文化,相信会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点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努力像向雷夫老师学习。
二、建立适切的管理文化。管理就是认同,管理就是管好自己,做出表率与榜样。雷夫在教室里建立了世界上最小的经济体,就是班级成员人人有任务、有分工,有报酬,还要纳税,然后用所得去购买“学位”,也就是把班级看成了小社会,就像芬兰的“我的城市项目”,教育即生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意义感,从而学生的存在感不断增强。雷夫努力践行“不言之教”,比如他让孩子7:00前到校,从不是在班里提要求、搞量化,而是自己先做到、一直做到、孩子们慢慢都在7:00前赶到教室学习。外在力量的推动终不长久,自己想要学想要干,这个力量绵延不绝,长久发生作用,孩子的内心被点燃,积极主动努力拼搏学习就会慢慢成为常态,在这里,雷夫还是运用了东方人的智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建立锤炼学生的课程文化。雷夫的课程文化是自己设计的,他有很大的自主性。其中有两个课程,应该是做得非常好,一个是阅读课程,真正是师生共读交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教育模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难有长期效应,己所欲施于人,也要给予方法引领才好。
另一个课程是远足,雷夫远足前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自己化缘找资金,训练学生远足的过程与行为,并在学校进行彩排,达不到要求就不去,就继续准备。去了就秩序井然,各干各的事,教师轻松,学生在活动中能学习到更多地知识。
顾明远说“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教育发生在细微处”,我们要向雷夫学习,远足就要做足功课,让师生获得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才好,我们当前新课改倡导的跨学科学习、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等都是在向真正的学习靠近,而雷夫老师早已走在了我们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