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高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

admin2022-10-11 13:50:36.0读书心得1172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南明教育及成人之美课程联合创始人魏智渊先生的著作《高手教师》,受益匪浅,魏先生在这本书从观念、课程、沟通、细节、自我等多个方面向青年教师阐述了自己从事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以来的心得,我也从中感受到了魏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青年教师给予的厚望。里面的每一篇章都使我受益匪浅,我深深被魏先生严谨的文笔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所折服。除了这本书中本身传递的内容以外,我在阅读过程当中也体会到了魏先生对“新教师”这一概念的思考,这里我也想结合自己的观点来记录我读完《高手教师》后的一些对“新教师”的看法。

  新教师,不是指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而是指与新教育的理念、愿景、价值观相适应的教师。是有自己鲜明的立场、有自己明确的方向、有理想中卓越教师的形象并尝试去描述的教师。但是对“理想的”描述并非是指的多元化,因为这便成为了懒人的法宝,多元被意味着没有标尺,任何性格与行为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但魏先生所说的多元并非没有标尺,而是反对僵化的唯一标尺,不是去模糊新教师共同的倾向,而是去明晰这一倾向。

  一、新教师应该有着自觉的文化根基,并对教育拥有信仰

  自觉的文化根基,首先意味着新教师有根基,有文化诉求,“自觉”不代表新教师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时代风潮所带来的文化前提,而是在种种文化思潮熏染下,经过慎重的思考和辨析,所做出的坚定抉择。

  思想上,新教师不会全盘接受成功学,不会全盘接受市场主义,新教师认为学习不只是谋求世俗利益的工具,更是对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新教师不反“应试”,而反“唯应试”,不反“市场”,而反“唯市场”。

  价值上,新教师认同自由与民主,但并不以此为根基。认同代表新教师有政治立场,而不是投机者或麻木不仁随波逐流者。但新教师也不是肤浅的自由主义者,将政治姿态与专业内容无分别的糅杂,成为愤青。新教师是知全守分的:既心怀天下,对时事抱有热烈的关切,又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分,在自己的岗位上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高手教师
  那到底什么是新教师的根基,那根基深扎在脚下的这片大地之中,是绵延两千多年并创造无数辉煌的儒家文化。但新教师对儒家文化的体认,不是对遥远过去的膜拜,而是在当代与世界文明开放对话中的继承与发展。“以人弘道”,使儒家文化的真精神,在生生不息的创造中苏醒,并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坚定的信仰,不是对外在于己的事物的宗教信仰,而应该是对生命本身的信仰。生命发展的本身,才是宇宙间的第一法则,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生命发展。

  生命的发展,包括教师生命的发展与学生生命的发展。

  新教师不再接受“蜡烛”的比喻,教师的职业,对教师生命而言本身不应该是损耗,而应该是发展。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工作中的不断创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依此也升华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不论是内在的修养提升,还是外在的荣誉获得,都使得教师的生命得以完善,自我实现需要得以满足。在照亮别人的同时,闪耀着自身的光彩,这才是教师教师坚定的信仰。

  二、新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学习已经内化为了新教师的类本能

  我认为,成为教师并不意味着学生生涯的结束,相反,我们应该终身成长,成为一名更加虔诚的学徒。学习不是年轻人的事,更不是学生时代的事,学习与工作,应该是硬币的两面,不可能截然分开,如果没有工作,学习便成为观念的无用堆积;没有学习,工作便成为了行为的机械重复。

  有一种偏见,认为教师不必去读哲学类、历史类甚至心理类与文学经典也不必涉猎,能读《致青年教师》这类教育类书籍已经足够,其他是专家的事。这个偏见包含了两个错误的前提:一是对一线教师可能性的蔑视,认为教师的能力有限;二是对教育工作本身的蔑视,认为学生的潜能有限。我从不这样认为,相反,教育应该是一切职业中最复杂的职业,需要广博的学识和深沉的思考,而新教师就是相信生命潜能并愿意接受挑战的人。新教师阅读哲学、名著、经典,并非是要成为大师,而是为教育打下坚实的根基,这个过程让我们理解知识,也理解学生、理解自己。

  阅读不是学习的全部,实践才是学习并整合所学知识的主战场,新教师会挑战课程开发、挑战教科研活动、挑战创新课堂,还会挑战师生沟通、挑战班级管理、挑战家校共育,总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对于终身成长的新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始终在攀登的途中,而不是选择一个低矮的山丘安顿此生。

  不论是阅读还是实践,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向未来、向发展、向生命的可能性开放,新教师将一切理论视为工具,而不是被封闭和束缚;他们是鲜活的而非僵死的,新教师要做的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致力于将其赋予生命,活在教育里,活在课堂中;他们是双向的而非单一的,向外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向内是不断扎根、不断认清事物本质的过程,既是一个为“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为“道”的过程。学习本身的经验,对于新教师而言就是一门学科,他既有稳定的根基,又在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当中。

  三、新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奋斗者,而是合作者

  个人主义者敌视共同体,认为这是对自由的妨碍,而集体主义者必须依附于共同体,否则便举步维艰。新教师既不是个人主义者也不是集体主义者,不会自高自大,也不会自怨自艾。新教师渴望自由与创造,但新教师也知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所以新教师会加入由拥有共同愿景、“尺码相同”的人组成的共同体,但是这个共同体是有要求的:愿景是核心、真理是核心、创造是核心,但人不是核心。

  共同体中,人际关系是润滑剂,但不是主要成分,充满人情的共同体变成了“小团队”,有勾心斗角、有利害交换、有通权达变、有权利争夺,这会妨碍对愿景和真理的追求而将团队束缚,被羡慕又想摆脱,成为立于学校中的围城。

  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个性都应该尽量得以保全,这是个体最低自由,而不是像《乌合之众》中提到的,情感与思想方向趋于一致,个性几乎消失,成为无意识的人格。个体的自由远不能停留在最低限度上,但是更高维度的自由,需要更高维度的自律:尊重他人,聆听建议,遵守逻辑,落实愿景……新教师并非不会犯错,但是新教师会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诚恳的对话进行不断纠正,离理想越来越近。

  这些特征描述,甚至让我产生了怀疑,新教师是一个“整齐划一”的吗?是被这三条所谓特征束缚的统一标准吗?如果如此,那还如何称之为“新”呢?只不过是在“旧教师”的创造下,诞生出的概念罢了,其内核还是陈旧的。

  魏智渊先生给了我答案。

  如果说真的有“一”,那么这个“一”指的是“如其所是”,新教师是千姿百态的,但也是唯一的,那就是“他本来的样子”。新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愿景,但是却没有固定的“终点”,新教师的理想状态,就是在自身处境中,创造最大的可能性,在与观念的交织中、与知识的交织、与共同体的交织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我们看待新教师会感到陌生,甚至举不出一个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原型,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教师,是用工作换取生活的职业者;少部分教师,是世俗肯定的成功者;还有一部分,是无私奉献的道德者;更少的一部分,是浪漫主义者、是自由主义者、是思想者、是艺术家、是逍遥客……

  读完《高手教师》,才发现魏先生去描述新教师,并非是为了设定框架,而是在尝试为即将出现的人群画一幅印象画,也许他们注定是少数,是非主流,但这丝毫不减损他们存在的巨大意义。魏先生所描述的新教师,可能目前一个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些种子,一些可能性,这个时代拥有的,也只是一份土壤,至于他是梦呓还是预言,不取决于现在,而取决于岁月,或者说,取决于我们,取决于相信这种理想并愿意为之付诸努力的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