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建军大业观后感1200字

admin2022-08-08 14:39:30.0观后感473

  今天下午,我们去报告厅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

  电影开头,是一座座人物石像。冷冷的质感带给人厚重、冰冷的感觉,奠定了本片历史题材的严肃感情色彩,在交代了革命年代的时代背景的同时,更让人感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随后镜头转向当时的上海,一声声有力地呼喊掷地有声。我看到穿着蓝色布裙的女学生和穿着黑色衣衫的男学生,他们举着白色的横幅,神情高昂激动,就仿佛是正义的化身。可那虎视眈眈的枪口就像无情又残破的现实,随时准备打破向往自由、和平、光明的梦。无论是他们的呼喊还是白旗上的标语,都像摇摇欲坠的梦境。

  果然,伴随着枪响他们一个个倒下了。欲飞的鸟儿只能撞在枪口上,这些革命人的血液染红了街道,也染红了白底黑字的标语。画面又一转,奢华而又虚无的夜上海,有危险在暗处潜伏。有一帮黑衣人出现在灰暗的巷子里,闯入了报社。他们烧、砸,那些笔者被压在桌子上,被无情地杀死,那一堆堆颂扬正义的报纸也在大火中销毁。我想起在这段剧情前有过一个镜头:小贩在叫卖报纸,和报社里的是同一种。原来在制作人抛出一段剧情前也会进行铺垫,李老师和我们说过“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观影途中,我也学会了一种写作手法。回到剧情上,报社在被掠夺之后燃起了大火,丈夫抱着死去的妻子,那些被乱枪打死的学生们就那样躺在大街上,天空仿佛也染上血色。为了掩盖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竟然对无辜之人痛下杀手,对光明正义如此打压,视人命为草芥,屠杀本国的同胞!这更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侵略者,也是中华民族的残渣败类!
建军大业
  绞刑架上,李大钊同志被无情绞死。行刑前,他没有悲痛地哭叫抑或落泪,他只是以平静的态度接受死亡。虽然他被绞杀,但革命之火不会熄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是他最后的眼神也许还带有留恋吧,这中国的前景,他终是看不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在写下这句诗时的心情应该是和李大钊一样吧。一个国家竟有三个政府,这难道不是分裂吗?再后来共产党召开会议时,刚刚还慷慨激昂的陈独秀在听到李大钊的死讯后,竟然立马掩面恸哭,这足以说明李大钊同志之死对于革命来说是多么悲哀之事!

  同样令我影响深刻的还有朱德同志为拖延时间耗费大量钱财举办的酒会。暖黄的灯光,各色美味佳肴和昂贵的酒水,娇艳的美人。那些被邀请而来的军官们本应奔走在革命前线,为人民的未来谋取幸福,此刻却沉浸在醉生梦死的温柔乡中,不知今夕何年……屋外烽火连天,屋内寻欢作乐,用他们此刻的欢愉恰能反映百姓生活之困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这样的人,实属中国之不幸,民族之不幸!

  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贺龙这个角色。我喜欢的不仅仅是他说话的幽默风趣,更是他的直爽豪迈,也是他粗犷的外表下一颗赤子之心。他话糙理不糙,面对蒋介石的打压从不低头,一心入党,在后来的战斗中杀伐果断,有勇有谋,让我由衷地敬佩和尊重。这样的真性情大丈夫,难道不比蒋介石这种心狠手辣,狡诈狠毒的小人更令人喜爱吗?

  影片中最后战斗胜利的那一幕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四处红旗飘飘,大家在欢笑,在叫嚷。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好像能洗涤满城的血腥,带来新生的希望。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革命的火焰也是吹不灭的,几十年前吹过那些革命前辈的风今天也吹拂过我们。我们是中国的青年人,我们亦是祖国的新希望,我们会铭记历史,肩负未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