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教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读后感900字

admin2022-12-23 18:27:53.0读后感336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段时间,拜读了戴厚祥特级教师的《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教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从翻开书的那一晚开始,我的内心就被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教学这一系列的数学思想所俘获。看完全书,刷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现就我读过的“生态化结构化教学的实践创新”这一小节,我将所学所想编辑成文,记录在此时此刻。

  一、追本溯源,建立多重关联

  数学知识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戴特在书中强调:数学结构化教学是注重过程的教学,重视知识的前因后果、发生和发展过程,将知识点连成线,编织成网。比如在书中的案例中,“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将图形、算筹、分数进行横向沟通关联,由学生熟悉的整数入手(2个、1个)到后面学生自主操作表示“半个”,让学生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渗透了分数与整数的关联,促进学生对二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教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二、理清结构,促进深度学习

  关联原理指出:应当将各种概念、原理联系在一起,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学习。教师应利用好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结构化教学,将一个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让知识越学越“薄”。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时的算法,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要先通分,再加减。学生在后续操作交流中得到: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可以相加减,这样的教学发挥了结构化教学的优势,体现了算理的一致性,提高了对加减法计算的整体感悟。

  三、融会贯通,实现学习迁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采用螺旋式结构,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规律,教师通过教学对知识进行整合、分类,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实现学习经验的正迁移。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学生掌握两位数笔算方法后,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两位数,自然会类推联想,形成乘法笔算的横向整合,建立笔算乘法的算理结构化模型,促进学生对计算本质的理解。

  《学记》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阅读,让我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出反省和思考,取其精华,努力探究成功经验,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