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赋得永久的悔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2-12-18 16:55:53.0读后感367

  《赋得永久的悔》这本书是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晚年的一部作品,讲述的是季羡林老先生晚年对儿时的生活的回忆,讲述了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代,季羡林从乡下到城里、从国内到国外、从学习到工作的一部小说,它记录了季先生在这一生当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因为这是季羡林老先生在生活当中最真实的一段经历,所以书中很自然流露着最真实的一段情感,读起来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本小说中,始终贯穿着的就是一个“悔”字,同时这本小说中最真实、最感动的就是季羡林老先生与母亲的亲情。季羡林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家庭贫困,而作为一个家庭里唯一一个孩子的他,也在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跟随叔叔去济南求学,而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次离开竟然是永别。对于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非常残酷的。童年缺失的母爱和叔叔的照顾让季羡林老先生铭记在心,他刻苦努力奋发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
赋得永久的悔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真真切切的体现在了季羡林老先生的身上。在离开家乡以后,他一共回家两次,而第二次正是为了给母亲奔丧。那时季羡林正在清华大学学习,可以说是整个县城里最有出息的一个人,这也让他的母亲成为了人人都羡慕的对象。而季羡林整天想的都是在工作以后能够把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好好孝敬老人,让老人家颐养天年。但造化弄人,母亲等不到自己儿子的一片孝心了。未曾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已经是遗憾,可更加让季羡林痛心的是他连母亲的遗容都未曾见到。当他得知消息,从北京赶回山东清平时,只见到了一口黑漆漆的棺材,母亲躺在里面,但已经封棺。这个痛,直到晚年却一直无法忘怀。

  在书中我还记得季羡林母亲的一句话,“如果早知道这样,我是如何都不会让他走的。”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也难以想象当季羡林老先生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些什么。直到老年,季羡林还是会老泪纵横地说:“对享受母亲的爱来说,我注定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人物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触颇深。这本书里不仅有着儿时生活的贫苦,有着亲友之间的生活故事,更有着那份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这个人世间最真实的情谊。而这本书是季羡林老先生晚年所写,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老人晚年生活时在对自己整个人生的检索中发现的自己最难以忘怀的一个痛,一个“悔”字贯穿其中。

  孩提时代总觉得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慢慢的成长开始独立时,自己的叛逆期又来了,无形中或多或少的伤害了辛苦养育我们的爸爸妈妈。长大后奔波在外工作时才懂得亲情和感恩,但此时我们给父母的陪伴却越少之又少。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亲情不可辜负,愿所有的父母健康长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