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未来学校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2-14 14:26:51.0读后感438

  疫情当下,我重读了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未来学校》一书,朱永新在书中指出: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远的未来,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围绕未来学习中心,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中深入探讨了八个问题:

  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

  学习中心,谁来学?

  学习中心,谁来教?

  学习中心,学什么?

  学习中心,怎么学?

  学习中心,怎么评价学得好不好?

  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学习中心,需要政府干什么?

  朱永新认为,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孩子可以8岁上学,也可以5岁或者12岁上学;15岁的孙子可以跟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年轻的父母也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学习同样的内容。

  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能者为师”将使今天的教师资格证变成历史。

  朱永新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寻与执着行动,感动着我。他曾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多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正在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如今,这本关于未来教育趋势的《未来学校》,不仅涉及基础教育,也涉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仅涉及学校教育,也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教师队伍到评价体系,朱永新全部进行了预测和重构。他对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的敬意!

  六一前夕,我给美术组的老师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通过美术课堂,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未来的学校”为题创作一幅作品。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未来的学校在他们眼里完全是童话般、信息化的世界;给语文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让孩子们写一篇作文:联想未来,想象未来的学校……孩子们兴奋地写道:在“高、大、上”的教学楼里,用笔记本电脑装上电子课本上课;在家里连上网络,就可以实现和在学校一样的学习……
未来学校
  2020的春天,疫情滚滚而来,假期绵绵无期,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号召,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们跌跌撞撞走进了网课,一时间,“钉钉当当”,彻底颠覆老教师的认知。老师们开启了线上教学脚步: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学习各种软件,和技术人员沟通。老师们觉得这一切很神奇,耳朵中不断地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新鲜词——“连麦”“试播”“建群”“弹幕”“签到”“接龙”“投票”“电子答题卡”,大家伙不停地问这问那,拙手笨脚地在键盘上按各种按钮。看着弹幕上学生给老师的各种表情包,心里特别开心。终于有一天,老师们都能成为屏幕前的那个能呼风唤雨的18线的“主播”了,进入未来学校啦!

  以后的日子,提前通过视频电话唤醒睡梦中的孩子们;课中要统计未参学的学生,安排、组织、及时催问上线,通过排麦提问、限时练等办法让那头的听课者绷紧听课弦;课后通报认真参学人员,督促未参学孩子后期看回放。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电话辅导、或微信辅导,确保“一个也不能少”……备课,老师们精心准备内容,变换呈现手段,或,或声音,或视频,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给学生“立规矩”,“连麦”提问题,防止开小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辐射……我们把教材送到家门口,把试卷送到家长手里,用视频会议监考……有兴奋也有反思,这不就是老师把讲台搬上网,学生把课桌挪进家,庚子春日岁悠悠,网课绵绵无绝期,教师劳碌,家长惶惶,学生茫然……改变的是上课的地方,不变的是“我讲你学”的古老模式,这就是未来学校吗?

  后来读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书中告诉我们,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充满着选择性,让所有人都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在保证基本品质的前提下,把选择的自由还给学习者,顺应未来教育变革的趋势。用多样化提供选择,进而保障自由。这样我可以今天在这儿学习这门课程,明天在那里学习另外一门课程。选择课程特别棒的去学,到那时没有学校的千校一面,不再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等,还原成本来就千姿百态的教育生态,成就学生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反思这次“史无前例”的网课,是何模样?是“我讲你听”。你的学情是什么,你需要什么,学校不管,我只要讲完我的这些课,而这些课你必须学。学生围着学校的课程和需要转,学校的需要是分数和升学率,于是你就是分数和升学率的工具。我们的网课不就是把“我讲你听”的古老模式搬到了网上吗?难怪有人说:我们配备了最先进的在线教学设备(火车),却用最古老的教学模式(马)“我讲你听”来拉动。在疫情汹汹的推动下,这列庞大的“火车”在“得得”马蹄中挪动了……

  我掩卷沉思,这次“马拉火车”,是教育硬件与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也是个性化教育和“我讲你听”的冲撞,更是固有教育思维与社会变革的结构性矛盾。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其教育服务功能日益强大,社会变革必然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来的学校会存在吗?未来的学校如果存在是什么样,如果不存在,又有什么样的主体替代它呢?

  今天,疫情催生的“线上网课”提前让我们走进教育大变革的前夜,教育人已经站在了未来学习中心的门前。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让每个人成为自己,把每个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把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张扬出来,让每个人真正能够享受日常的教育生活,真正喜欢日常的学习过程,实现教育的应有目的。

  “未来学校”的方向,召唤、引领着人们对教育紧跟时代、面向未来发展趋势的理性思考。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对制度、对管理、对评价进行积极的反思;对本真、对本质、对本性进行深刻地的考问;对自己、对他人、对现象进行深入地探究。

  对于教育,大家都或多或少存在不满意。事实上,不仅中国人不满意,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教育是完全满意的。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布了无数报告,呼唤变革教育。许多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希望改变教育。

  但是,一直到今天,教育的变化也是非常小的。2011年9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给出了答案: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如果学校形态不发生深刻的变革,教育结构不发生相应的变化,教育的变革是非常困难的。

  在现实教育生活中,我们或者是以分数为本,或者是以技术为本,或者是其他的外在目标为本,很少是站在人的立场,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的。我们的教育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我认为,真正理想的教育是不应该限制选择的。因为选择是人的自由,选择是竞争的方法,有竞争才能有进步。所以,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充满着选择的可能性的,让所有人都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是一个方向。在保证基本品质的前提下,把选择的自由还给消费者,还给学习者,是未来教育变革的趋势。

  与选择性相适应的就是多样化,因为没有多样化就没有选择,更谈不上自由。多样化应该是未来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如果学校千人一面,全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统一的服装、统一的教材,那就会把本来千姿百态的教育变成一种色彩,把本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学生变成“单向度的人”。我试想,今后可能所有学校都变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学习中心,这个学校(学习中心)这个课程特别棒,那个学校(学习中心)另外的课程特别棒,这样我可以今天在这儿学习这门课程,明天在那里学习另外一门课程。我的文凭也不再是某个学校的文凭,而是整个学区的文凭。

  未来的学校将会变成一个个学习中心,未来的培训机构也将成为一个个学习中心。每个学校(学习中心)都可以办出特色,提供某一个方面的优秀课程资源。一名学生可以在若干个学习中心同时学习,有更多选择。

  未来学校间的竞争可能不是学校品牌间的竞争,而是课程的竞争。也就是说,学校的文凭不像今天这样重要,课程的证书更有价值。英雄不问出身,关键是看你是否货真价实地学到真本领。

  教育变革,虽然不像社会革命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我们已经来到了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已经站在了未来学习中心的门前。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让每个人成为自己,把每个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把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张扬出来,让每个人真正能够享受日常的教育生活,真正喜欢日常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好的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自己,现在我们的教育是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人。所以教育在制造竞争者和失败者,教育应该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向着“未来学校”的更深处漫溯,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毕竟未来已来,她不只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