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2-10 14:57:53.0读后感553

  阳光普照世间万物时,它并不会在意每朵花是否散发出幽香与芬芳。它所在意的是,光线的每一个细微部分,是不是都给了花瓣最温暖的触摸。——题记

  从古至今,教育就被认为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有时候难免被人在心理上束之高阁。外人只看到它的灯火辉煌,把它臆想成遥不可及的神话,却往往忽视了它的“泥土气”。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进而不断枝繁叶茂的复杂过程,在这个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教育始终与生活难舍难分。生活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教育的琐碎性,只有把这些琐碎——咀嚼之后,我们才能发现教育的真谛,只有当我们不再拒绝泥土的芳香的时候,我们才可能找到教育的质感。

  网上曾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同样的,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们不该止步于眼前的苟且,更应该追求诗和远方。为了诗和远方,我们不得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行走在路上的教育者,在教育场上尽情绽放。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喊着“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然而,真正能做到精细教育的,却少之又少。

  教育与细节,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深陷琐事的泥潭,不能自拔,不断丧失教育的本心;二是,教育脱离生活的琐细,成为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一书,如当头棒喝般敲打众人,让我醍醐灌顶,在教育这块“硬骨头”上不敢半点松懈。教育处处在,处处皆教育,所有的教育都隐藏在每个不起眼的角落。
教育的细节
  把小事做到每个孩子的心坎上,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细密的心思——这或许就是我们教育的大事。朱教授在书中提到“自迟到看教育文化”。对于迟到这种在学校司空见惯的行为,一般老师对于学生迟到,都采取的是让学生认同的教育行为,比如凡迟到一次,就当一次班级义工,帮当天值日的同学做卫生;或写一篇短小的随笔,或在班会课上做一次3分钟的演讲,或下午放学后,到操场跑几圈步,以此“将功补过”。这些虽不是最好的教育行为,但比起来有的学生迟到后老师让学生“站一上午”来听课,或者罚抄什么内容几百遍要好得多。朱教授讲到一种温暖人心的教育行为,他到河南郑州的一所学校听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响老师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也安之若素,转头见到,都是微微⼀笑。是啊,学校是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但新闻频繁报道,个别学校老师对待“迟到”的现象,虽然“严”字当头,但却没有“爱”字随后。罚,显得爱不够,难免遭人重议;不罚,则责任心不足,同样会被诟病。很多老师在严和爱之间错失了分寸。

  记得一位知名校长曾说过:“我宁愿我的小孩是一位阳光、健康的学生,也不希望他是一位驼背、高度近视、瘦小的天才。”朱教授的书中列举了很多所学校充满爱的教育、阳光教育的故事,观看之余,总感叹我们身边总有如此不注重爱的教育、不注意教育细节的老师之余,现在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特别是我进三门峡市伯阳学校后,在这所学校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而就在我们这所年轻的学校,上到领导,下到每一位老师,都比较注重教育的细节。就在前不久,有一个低年级的孩子返校后一直哭闹不止,究其原因竟是不舍得离开妈妈,因为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各方面还不是很适应,妈妈也告诉老师,孩子性格比较执拗,这哭起来可能没个一半天是停不住的,班主任安抚了家长后,就一直和孩子聊天,虽然刚返校很忙,但是老师前前后后干什么都领着孩子,并且跟孩子说话时和风细雨,在这期间,没有任何老师呵斥孩子的哭声,大到校长,小到隔壁班老师,看到后无一不安慰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只用了一个小时就让这个孩子安静了下来。虽然对于老师来说是件很小的事,但是却在孩子心理留下了“满满的爱”。

  教育的高明之处是,于无声处让“危险”无处遁形。教师要学会在严厉与关爱之间寻找平衡点。无论我们的教育方式如何转变,我们都不能忘记教育的本心——爱。也许我们一个关爱的眼神,就能唤醒孩子求知的本能和欲望;也许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抚慰孩子忐忑不安的心灵;也许我们一个真心的示意,就能让孩子们彼此“一笑泯恩仇”;也许作业本上的一个笑脸,就能让孩子爱上我们的课堂;也许我们偶尔的“视而不见”,就能让孩子喜欢上我们的学校;也许我们那些“爱的纵容”,就能挽救一颗无处安放的心;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如潮水”,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人,爱上我们的科目,进而爱上我们的教育。

  只有爱和尊重,才是教育得以生根萌芽的肥沃土壤;只有爱和尊重,才是教育最纯的底色;只有爱和尊重,才能保证教育朝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爱和尊重,才能触摸、感受到教育的真谛;也只有爱和尊重,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永葆生机和活力。

  这就是教育的细节,这就是细节里的教育。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