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08-16 13:44:36.0读后感432

  2020年的春天,在全球人的期盼中如约而至。这一年的春天,百年不遇的疫情让我在而立之年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许我还执着于那种皓月执卷的清幽,把酒当歌的豪情;也许,我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在每一个防疫值班时无眠的夜晚,是《安妮日记》陪伴我度过了这隔离值守的38天……

  疫情期间,我所任教的小学被征用为“重点人员留观点”。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义不容辞的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来。在留观点值守的这段日子,我来到了学校图书馆。也不知道《安妮日记》这本名著静静的在学校图书馆躺了多久。起初,是因为自己也写日记的缘故,所以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想看看这个女孩的日记。

  打开这本书,就像安妮在众多精美的礼物中,第一眼看中了这个日记本,把它叫做“基蒂”一样,我和这个日记本突然的进入这个女孩的世界。《安妮日记》这本书中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背景,一名十三岁的犹太女孩安妮随着家人躲藏到一个密闭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人性、自然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安妮日记
  我读着她的抱怨思考与成长,很多时候我会忘了她处在提心吊胆不见天日的空中避难所,而是和所有普通女孩一样,烦恼于大人的争吵,苦恼于外在的自己和内心的自己的迥异与拉扯,渴望一个可以互通心灵的知己。这让我想起了青春期的自己,我仿佛和安妮一样,轻轻开启着青春的萌动,心跳与对异性彼得或是皮特的心灵渴望,在处理这种爱情的漩涡中,安妮表现得比我当年我要勇敢独立冷静的多。

  一本记录心灵的日记,对当事人而言,可能是倾诉的对象,可能是记录成长的载体;对旁观者而言,或许只是一段生活的记录,甚至是生活中遇到苦难的抱怨。在这突如其来的新冠期间,选择了来阅读这本书真的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之所以说在新冠期间阅读这本书是很正确的选择,是因为,和安妮一样:由于种种原因,拥有了大量的能够被自由支配的时间的我们被“困在”相对固定的活动范围里,还处在一个负面情绪总体压过正面情绪的大环境大气氛里。这样更能感同身受,更能体会自省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深夜,留观点里灯火通明。与家人分隔的一个多月里,大部分的夜晚,我都会在凌晨翻开《安妮日记》,这时的我更像是一位经历风雨的母亲,在窥探一个少女的心事。书中的一字一句都是最真实的,是安妮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恐惧、萌动、绝望都被真实地记录下来。每个女生,不管处于哪个年代都能找到曾经的自己,我们都曾经对爱情充满向往和幻想、对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到羞耻或骄傲、非常在意身边人的想法,都曾觉得世界与我为敌、自己是孤独的存在。一个活泼叛逆,古灵精怪的女孩突然间被束缚在了密室中,她的害怕压抑的情感通过对琐事的抱怨,对他人的不满得到了充分表现,但到了后期,你会发现她慢慢的变化了。密室中的安妮渴望着外面的蓝天,外面的世界,可是等到她离开密室的时候,也走近了死亡。

  2020年3月19日,学校留观点的解除,意味着新冠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拥有着最多的自由,但却总不珍惜自由。我们拥有着无限的蓝天阳光,却很少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我们所拥有的今天,不正是那些战争中牺牲之人永远无法拥有的明天。

  一本书,越到后面翻页的时候,我越担心结局的来临。仿佛我不翻到结尾,这个叫做安妮的聪明又坚强的小女孩就会一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是当我看完1944年8月1号的日记还意犹未尽的时候,突然发现已经到了后记部分,心一沉。

  于是我轻轻的合上这书本,涌现脑海的第一句话是“安妮,再见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