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08-15 14:43:55.0读后感435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很早就加入了书单,或工作原因,或本身惰性,久久未能启动,直至上半年,开始啃肖大师的《静静的顿河》,历时两个多月,终于读完这样一部旷世巨作,也如同饱食了一餐饕餮盛宴,满足感无以言表。

  肖洛霍夫,俄国文学史上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与斯大林文学奖的伟大作家,打磨十四年终究问世的《静静的顿河》,这本书争议纷纷,饱受沧桑,但不可否认,《静静的顿河》所表现出庞杂的人物关系与长达一百五十万字的篇幅,无不彰显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史诗身份。

  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血泪史诗。静静的顿河它从未安静过,气势磅礴,徐徐展开。人生百态在历史的洪流中,或迷茫,或探索,或随波逐流,或倔强抗争,格里高力以及所有哥萨克人的命运都有序呈现。
静静的顿河
  格里高力开始的浪荡不羁,与阿克西尼娅的凌驾在道德之上的爱情,对娜塔莉娅的不忠,并未给我带来好感。也正是这种对政治的摇摆不定,对婚姻的摇摆不定,才酿造了最终的悲剧。

  反观之,从保皇派到白军,投诚红军又落入匪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在静静的顿河边,在自己的家园里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而他政治上的选择,看似自由甚至自主,其实自始至终都是被现实牵扯着,没有选择的权利。

  与娜塔莉娅悲剧的婚姻,已无法去追溯到底是谁之过。一个隐忍的女人,可以为心爱的人付出一切,让读者看到她母性的光辉,最后一次为自己活着,也断送了性命。临终遗言竟是让儿子替她亲亲他的父亲,那一章节读来,从泪目到哽咽,如此伟大的女人如此悲壮地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阿克西尼亚是格里高力一直惦念的人。阿克西尼亚是个敢爱敢恨的姑娘,只要他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口信,她都可以义无反顾。四次出逃,每次都布满荆棘,她却甘之如饴。可最后一次连重逢的喜悦都来不及品味,甚至连告别都来不及,就在子弹之下草草收场。有人说,这史诗温柔不肯,下手太狠。其实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悯也是一种善良。

  刚看时,我总沉迷于肖洛霍夫的环境描写中,用词大胆,笔触细腻,信手拈来,气韵自成。读到最后才发现,所有的描写都为悲剧的结局设下铺垫,抑或是形成反差,给你视觉上的冲击。在肖大师的眼里,蜃气是紫色的,月色是紫丁香般的,日子是阴霾而温暖的,无论战争多么残酷,可是只要有希望,一切就都是美好的。就在阿克西尼亚死后,格里高力抬起头来,看到的是黑黑的天空和亮得耀眼的黑黑的太阳,那才是真正的噩梦。

  为什么不能给读者留下点美好?为什么不能在他与阿克西尼亚最后一次出逃时戛然而止,留白多一些呢?最终,格里高力回到村庄,黑丝已斑白,亲人们都随风消逝,女儿的死去也只是从儿子口中得知,轻描淡写,笔墨甚少,眼前只剩儿子一人。到这里结束了吗?依然有太多的留白,太多的空间。

  《静静的顿河》,可顿河它从未安静过,世间的爱恨情仇、激烈的争斗、战火的弥漫,就让静静二字成为大家对世间美好的一种向往,或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就让我们以安静的姿态迎接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