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项目化学习设计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2-22 14:43:47.0读后感1659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这些年国内教育行业比较热门的词汇。它充满魅力,又非常神秘,尝试过这种学习方式的人都说这是一种灵动的学习方式:它是真实的,能吸引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能让学生完整地成长。那么到底如何基于我们的国情进行“接地气”的项目化学习呢?在《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这本书中,就能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是夏雪梅,博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课程设计与实施、课堂观察、学习设计。

  这本书的框架比较简单,从谈学习素养开始,讲述学习素养与项目化学习的关系,再分别通过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几章,具体讲述如何设计各类项目化学习。有理论也有实例,网络上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国内对PBL研究最为全面和专业的一本书。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有三个问题:1.什么是项目化学习?2.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3.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

  带着三个问题我细细解读了本书内容,“PBL”即项目化学习,也是问题式学习的缩写,这在序言当中也有提到。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以项目或一种合同的形式出现,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项目化学习设计
  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和优势也很明显: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真实问题进行思考,善于观察生活最终提出需要进行探究的学习课题,而其中所有知识的获得并不再是有教师填鸭式教师的灌输,而是由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操作中习得。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学习的方式灵动的,孩子们由内而外的去丰满自身知识结构,并在各种小组合作交流等人际交往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品德建设,在猜想-验证中不断丰富自身思维含量,小小的脑袋开始在各种认知的冲突与实践调整中不断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最后在成果汇报中,在对比中不断明晰自身所处的优势,明确自身劣势,积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由此还可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等。项目化学习中打破了分数唯一的限制,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可能的人。我对项目化学习的初次认知是,这是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全脑参与、主动探索知识、真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好的,差点的,甚至差得多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十分有益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项目化学习是在知识观、学生学习、学习关系等多个层面上进行的统合,整合了学习的设计和课程的设计,项目化学习需要围绕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学习评价者六个维度进行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1.寻找核心知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不是从项目或活动开始的,而是从期待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所以不管是在进行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还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都要清楚项目化学习所指向的核心知识是什么?设计者应借助课程标准、教材等材料寻找关键概念或能力,确认与这些关键概念、能力相关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此达到知识与素养的兼得。

  2.形成本质问题并将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项目化学习用怎样的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投入?首先设计者要非常清楚本质问题,本质问题直接指向核心知识中的概念或能力,可以是抽象的,然后设计者需要进一步将本质问题转化为适合某个年龄阶段学生的驱动性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投入。

  3.澄清项目的高阶认知策略。项目化学习主要是通过高阶认知带动低阶认知,设计者需要澄清驱动性问题和学习成果中包含的主要的高阶认知策略类型。对高阶认知策略的明晰设计更能整合基础知识与技能,实现概念知识的项目化学习历程。

  4.确认主要的学习实践。设计者可以根据项目类型、驱动性问题的特征和项目历程融入相当的学习实践。明确各种实践的基本组成有助于设计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学习历程。

  5.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设计者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做好规划,对这样的驱动性问题,期待学生个体、群体产生怎样的学习成果,成果要点有哪些,最低标准是什么,用怎样的方式公开呈现出来或应用到个体的生活中。

  6.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设计学习成果和学习实践的阶段,就已经涉及对成果和实践的初步评价要点的设计,在项目全部设计完后,还要再对成果和过程的评价进行题目、配分的进一步细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目前我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也仅限于此,距离“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提供了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设计模板,网络上也有很多实操的视频供我们参考,但是如何在不能对现有的教学体制的进行大的变革的前提下,在没有专家专门指引跟踪的情况下,将这些理论和我们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并采取行动,这确实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实践和探索。希望我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多探讨,早日形成适合我们孩子的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