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900字

admin2023-02-18 19:50:40.0读后感399

  一杆天平,衡量是与非的界限;法槌一声,敲定黑与白的分晓。面向国徽,正义之光成为众望所归的辉煌荣耀。但见前方正道昭昭,执法利剑、因法而行的每一个人,在让正义成为阳光的使命中,无不拥有义不容辞的担当。

  细观“正”与“义”,可视之为一条方正长道,人行走于上,望见一抹阳光,公平赫然闪亮其中、温暖万众。若自此深思,方可对作者陈瑞华老师赋予正义“看得见”的要义加以明了。作为一项将权威乃至生命依附于执行落地的强制性文件,法律的存在不仅要以文字呈现,更应在实施中彰显。试图在禁锢与阴霾中让民众兑现给予法治的赤诚信仰,以不透明或扭曲的背影将法律与民众相隔离,不仅无法实现以敬畏换取尊重的初衷,反而会让法律在丧失信任基础的情况下化为一纸空文,甚至化身加重或衍生社会矛盾的导火索。稍事回顾古往,如此之理当了然于心。因此今来之世如何强调法律的正义表现,如何将公平构建视为法治建设的尚方宝剑,非但不是在避重就轻地忽视了法律国际化、创新化等问题,反而是为法律发展强基固本的必要、英明之选。
看得见的正义
  “法律必须获得民众的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但如何获得信仰,如何赢得真正的信仰,则是横贯古今、挑战理论与实践的长远话题。从本书的视角,也是最具有实然价值的视角出发,完成信仰大业,确保法律拥有实在的权威与尊严的起点,亦是某种意义上的重点,公平是当之无愧的答案。而从最为直接、最有亲近感的视野接近公平,无法回避的论点将集中到公开的问题上,包括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这两项拷问无数法律人灵魂的问题,驾驭了全书的行进停止。宏观上就正义的来源、实现高屋建瓴,微观上对正义利益的关系主体及其实体权利、诉讼权利加以评价,向现行制度与实务表现,提纲掣领地揭示问题、规划完善要件。这长篇文段,言辞中肯而平实,流淌其中的,是一位睿智学者的开明与平稳。毋宁说理论与实践的参差,让批判之风来势汹涌,且持一种平和与尊重,致以不断推进与发展的法治建设远途。个案的爆出固然让人痛心疾首,但急躁追赶、一时兴起的激动,或许会让法律完善与正义完满的目标适得其反。

  正道所在,遵守公平公开的制度规定,心怀立法执法的谆谆敬意,你我义不容辞。但惟有行稳致远,才能让正义,真的被看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