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3-01-22 13:31:44.0读后感244

  开年第一个月读完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主要讲的就是一个幸福家庭和四个不幸家庭的故事。颇为沉浸,收获甚多,这也是时隔多年,重新开始读经典厚重类的小说重获久违的愉悦之感,我认为哲学可以凝聚精神,而文学可以丰富情感,可化解研习哲学不当而形成的傲慢之感和对抽象概念的执着(抽象概念割断了人和现实的自然联系,割断了推己及人、走向大爱的可能),精神和情感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哲学与文学应该是互为映射,相互促进的,而经典文学这块也正是自己目前相对比较缺乏薄弱的,这也是今年经典小说是我主要阅读的方向原因所在。读完这部小说,除了对婚姻生活认识更深刻,也让我对托尔斯泰的看法眼前一亮,更加能够理解为何甚至觉得与其说托尔斯泰是一个文学家,不如说他其实是一个深刻的自我救赎的哲学家或者说伦理学家,只不过是通过小说来深入浅出表达他深刻的思想而已,觉得托尔斯泰的核心思想和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复活》以及他的《忏悔录》是今年的阅读目标。小说中的列文被认为是托尔斯泰的自传,列文认为对于抽象人类的过分关心,对于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的过分关心,违反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情感。人的情感是分层次的,有亲疏之别;人的责任也是分层次的,有轻重之别。可能有人会问,情感和责任的亲疏之别,难道不就是自私吗?托尔斯泰会讲,恰恰相反,爱亲人,爱身边的人,是通往大爱的必由之路,极端的个人主义扼杀人性。
安娜卡列宁娜
  吴军曾讲,“罗曼·罗兰把世界各国文化巨匠梳理了一遍,要找几个巨人给有志青年作伴。最后他找了三个,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他们分别代表了音乐艺术、视觉艺术和文学艺术,同时分别为这三个人写了传记。在讲述他写巨人三传的原因时,道出了一个几千年来世俗社会各个国家都有的一个现象,就是周围环境的市侩气和有理想的年轻人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我年轻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我想这是我被巨人三传吸引的重要原因。人年轻的时候,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解决不好,很容易变成愤青、废材或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且这个问题,并不是你学了理工科、学了金融、商科、学了医就能逃避的,根本逃不了。而大家的数学书、经济学读本和医学读本和医学课本中甚至更不会去教怎样看待这些现象,怎样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的,我认为反而是文学”。从这个角度来看,歌德的《浮士德》的确是一个针对于获得成功后很好的思想实验。就像叔本华所讲,“人所能获取的幸福的多少,预先就由他的人格所决定了,相对于我们的精神力量就更是如此”。

  文学最大的意义就是守护精神家园,使人脚踏实地,关注现实中的切身体验,努力工作,关爱家人朋友,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非抽象的自我。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探讨的是如何应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挑战,书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位充满魅力,渴望爱情,但婚姻并不幸福的贵族女性。她极力追求感性生命的舒展,托尔斯泰对此极为肯定。但是安娜陷入了人性的迷误,为了狭隘的个人情爱,成为了情欲的奴隶,托尔斯泰对此并不赞同,认为她在摆脱社会枷锁的同时又陷入了另一种枷锁——感情和精神的枷锁。托尔斯泰通过这本书表达的是自己对人的理解,特别是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看法。一开篇就写出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认为人性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所有幸福家庭的基础。其次,他强调情感和精神的平衡。在托尔斯泰看来,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需要理性和健全的人格。这种看法和托尔斯泰自己从物质贵族过渡为精神贵族的行为是一致的。

  托尔斯泰认为,安娜最后的生活观是把生活理解为个体自我满足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浪漫的幻想最终会让人只知道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无视他人,这会不可阻挡地走向一个斗争与冲突的世界。个人主义会不可避免地变成霍布斯式的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或达尔文式的生存竞争。追求绝对自我的最终结果,是对爱人的怀疑,对周围人的怀疑,对整个世界的怀疑,甚至是对自己的怀疑。

  安娜追求的爱情,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其他因素的两性间的吸引力。这是一种无可琢磨、无从把握的感觉。至于夫妻间的亲情、责任感、同情心等等,都是对爱的侮辱。安娜的悲剧在于,她在追求一种不可能的东西——永恒的激情。安娜唯一珍视的激情,却只是转瞬即逝的幻影,那么,除了虚无,生命还剩下什么呢?毫无疑问,托尔斯泰相信激情,相信婚姻的开始是激情,但他认为,组成家庭后,维系家庭的就不再是激情,而是一种比激情更强烈、更庄严、更持久的情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