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育家陶行知研究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3-01-18 15:20:34.0读后感32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知行合一的师德风范让他无愧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这一称号。读完《教育家陶行知研究》,我对其生活教育理论理解更加透彻,感受更加深刻,本文就谈一谈我自己对这一理论的浅显理解。

  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让自己对学生的教育能发挥更大的功效、能拓展更宽的边缘、能探入更深的层面、能涉及更广的范围,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境界,那么毫不夸张地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而“生活即教育”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当教育变成了一个人的常规生活,当一个人的生活充满了有效的教育契机,那么,教育对于一个人以及他的生活的改变就应运而生了。

  站在学校的层面,我们应如何有效地开展“生活教育”,将“生活教育理论”落到实处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观察敏锐,创设教育契机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会即学校,有人误解这一理论是否意味着学校要“社会化”,学校自然要坚持学校的本质和本色,而当我们想要将学校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效融合的时候,自然不能单纯地向学校输入“社会因素”,提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观察力,及时创设教育契机,才是更合适的做法。
教育家陶行知研究
  教育教学方面,我以阅读教学为例。当阅读不只是为了“阅读理解”,当文章的感情不只是为了“表达主旨”,当作品中的人物不只是为了“分析形象”,我们让学生进行的阅读才能叫做“文学艺术欣赏”,这才能是更加生活化的教学。结合现在的“双减”政策,通过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方式,有方法指导、有效果检查、有开放课堂,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阅读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的一部分“日常生活”,淡化乃至摒弃阅读的“功利性”。这样,阅读就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变成了学生感知生活、感受社会的教育契机。

  德育教育方面,我以社团活动为例。社团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社团的创设,要从内容、形式、目标等多方面考虑其科学性、实践性和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思考,如何让社团更加地贴近生活、还原生活、走进生活、创造生活。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学习的本事,还应有生活的能力。除了听说读写技能,还要懂得权利、责任、义务。这样,社团就能从学习知识的笼子,变成创造生活的源泉。

  二、提升品位,营造舒适环境

  如果问一个人在哪里最感到放松,多数人的回答大概都是“家里”;如果问一个学生在哪里最感到紧张,多数学生的回答大概都是“学校”。当我们的学校不能成为学生喜欢来、放心来、非得来的场所,教育将无从进行;当我们的学校生活气息浓、幸福指数高,接地气、不高冷,生活教育才有可能开始。

  当校园四季有花,树上有鸟,草坪有虫,池中有鱼,学生自然能在春生夏长、鸟语花香中感受到更加惬意和和谐的生活环境。除了为学生努力打造更加现代、绿色、多元、开放、科技的校园硬件环境,我们更应该注重,认可学生在课堂上乃至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地位,例如张掖市甘州区劳动街小学让学生亲自书写自己学校的校名,挂在校门口,并定期更换不同孩子的作品,这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做法。另外,抛弃传统的“师尊生卑”的观念,改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让教与学同时发生,让教学相长时刻存在。

  在这样舒适放松的环境中,学生不再认为自己是囚禁于高塔的飞鸟,而是期待翱翔的雏鹰。生活气息不浓厚,如何开展生活教育?学生的学校和他自己本有的生活脱了节,如何让教育延伸到生活中?

  三、增强合力,实现家校互联

  若想让学校教育向学生的生活中更好地延伸,那就先让学校找到和学生生活挂钩最快捷的点——学生的家庭。整体优化育人环境,才能让育人效果达到最高值。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说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而言是阶段性的,那么家庭教育是他一生都不能脱离的东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一方面弥补了学校缺乏对孩子多面了解的漏洞,另一方面,增强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家访、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讲座等等多种形式和途径,都能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教育思路传递给家长。

  当家长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正常、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如此一来,不管一个人的身份是学校成员、家庭成员还是社会成员,他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健康成长了。

  当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岂是这三点就能讲清楚的,将生活之趣带进教育,让教育之思融入生活,培养出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我们都需继续努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