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中国医生电影观后感3000字

admin2022-09-09 14:31:42.0观后感1497

  如果问,在这个后疫情时代,作为热血青年的你我,最后悔缺席的一处战场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提及武汉抗疫一线。那么,作为对缺席这段当代史诗的一种弥补,《中国医生》确实值得一看。虽然这部影片早已经下架,但它仍然值得我们再去观看。

  这部影片,与经历过全民抗疫的全国人民都有着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决定了它能真正让观众见证到层层的面罩口罩后面的热切面孔,能真正让观众带入中国医生这一特殊又普通的群体影像中去。这种默契,具体体现在对当代观众的基础认知和舆情掌握能力的基本认可上。

  影片的前期铺垫不多,节奏不快,只为了把人物更细腻地刻画出来,可是疫情却似乎急于求成,来势汹汹。一张张病床陆续推进来,几张相似的肺部影像,和状况频发的器官衰竭并发症,把金银潭这所不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推到了疫情一线,也推到了弯曲的荧幕前观众的心头上。

  从那年12月底到1月中旬,医院里相同症状的病人逐渐增加,局势正肉眼可见恶化起来,许多外雇的护工纷纷表示说不想干下去了,怕丢了命,早期设计的氧气供应量也严重不足,需要立刻扩建,而随着重症病人的增多,医院的ICU扩建经费也将远超预算等等,问题纷纷出现,局势扑朔迷离,好像丧尸电影要冲破荧幕,成为惨烈的人间惨相。在这种人心惶惶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普通的医生乃至医护行业一线二线人员,在疫情攻势中,那有心无力甚至逃避的模样。影片描画出医护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家里的顶梁柱,父母的心头肉,儿女的抚养者,面对风险与危难时,心里想的事情其实和我们都一样,但是,这并不是中国医生的全部,这一部分,是一种格局上的小,却是情感上的重。这种情感上的波涛汹涌,在那一名父亲感染却没有病床的普通医生的抱怨里,达到全影片的高潮,却也是,这种“小医”格局的真正结束。

  而“大医”格局的开始,则是从与“不要接收病人了吧”这种懦弱声音的对抗中,在院长身上初次体现出来的,并且在动员大会上达到第一次高潮。“我们是医生,要对得起这身衣服!共产党员,二十四小时待命!”院长这句话尤其让我共鸣,衣服是什么,只是一层包裹在皮肤上的外物,可有的衣服,却有着远胜于此的重量,从内到外,把一个人重新塑造,使柔弱的肉体成为他人前所未有的铜墙铁壁。没有哪个普通人不是爹生娘养的,没有哪个人是生来就是听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种话长大的。可是,却有一种特别的衣服,让普通的生命,放弃柔弱的外表,镶着责任感的金边,光芒万丈地出现在,那些还没准备好坚强的人们眼前的无边的黑暗里,向着他们绝望命运里唯一的裂隙伸出手来,让血脉相融的热量缓慢却有力地逆流而上,点亮所有的希望,绽放所有的生机。“中国人向来讲究集体主义与利他精神!”
中国医生
  正如许多影评里所说,金银潭医院院长张竞予(原型:张定宇)的定位,是定海神针,不过相比中国机长里的机长角色,这位中国医生里的定海神针,是早早就出现,把观众们对早期疫情的不安之情压下来。那一句“就一个原则,病人有几多,就要几多”,就直接给了观众一个定心丸:中国医生从来不会把自己的病人拒之门外。

  普通的医生能做的,也就是治好自己的病人;不再普通的医生能做的,是放弃小我,在万般危难下救回濒死的病人;而有着“大医”格局的医生能做的,是不仅救好自己眼前的病人,也要救好未来的病人。可是,若仅止于此,武汉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路上,不一定会迅速迎来光明的胜利,却一定会遍布竭力的牺牲的血迹。有幸,我们拥有的是中国医生。中国医生,能做的,是认识到中国力量的存在,并在全国的支援下,以八方之伟力,战一隅之巨魔,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在这八方支援中,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与上海的援鄂主任,在影片中结下了特别的兄弟情。大医的超脱,也许就是撕碎遗书,并且告诉战友,你老婆需要的不是一份生离死别的信,而是活蹦乱跳的你;大医在乎的,也许就是,竭尽全力救治却终于还是鞠躬抱歉的老张,和他留下的孤女。看着那两张明黄色的死亡通知单交在唯一的家属手里,我不忍心去想象,一夜之间成了孤儿的张小枫,她如何面对突然寂静的家,但是,在阴霾之下,有那位陌生的叔叔,对她说,如果想找人说话,随时可以找我。她接受他蓄势已久的温暖,这就是医者给患者后人的抚慰吧。

  在影片中,党中央始终对武汉疫情保持着高度关注,从始至终有着上级的关切和支援,乃至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全国人民开始有序支援武汉,大量物资运抵武汉,大批支援鼎力相助,火神山雷神山几乎在一夜之间建成时,剧情的色调一下子就多云转晴,把艰巨的任务变成了可预见的胜利前景。

  医生也不是独立存在的,有病人才有医者,影片也不吝啬篇幅描绘医患关系,需要帮助的患者,包括并不限于慌乱中争前恐后的流民似的抢床位的,担心怀孕的妻子难以获得治疗而想着插队的小市民,也有各位主治医师的亲朋,上到父母亲属,下到平时的熟人,与他们,从冲突到和解与相知,从求援到渐渐无声。有的人尊重医生的技术,有的人却无视医生的人格与尊严,他们都是不幸的,因而需要医生的技术,但是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中国医生。正如在抢床位时打砸医生的惨象中,一脚踩上桌子的主任所说,中国医生对于“你们这些闹事的,我们也会救你,但是也会和你算账。”

  对于疫情中诸多志愿者,为居家隔离做出各种贡献的外卖小哥和居委会组织,在影片中,也巧妙结合在抗击疫情的进程中,进行了崇高的致敬。而我,却在熙熙攘攘的、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中,常常发现他们左前胸闪烁的党徽,它们时时刻刻给予着人们方向与力量。

  这场战争中,那些医护人员常常戴着勒紧的防疫面罩,穿着一层层密封的防护服,他们很少面对镜头,在影片里更常见的,是他们上上下下做胸外按压的背影,是他们跑前跑后拖拽着氧气瓶的背影,是他们大呼小叫着病人危急情况的背影,是他们对自己家人无声回应的背影,是他们保护患者直面病魔的背影,是他们重于泰山时奉献生命牺牲自我的背影,是单薄却厚重的白大褂的背影。

  《中国医生》里的大医们,背向着镜头,却超越了镜头,直接攥紧了我的泪腺,更攥紧了我的心,乃至攥紧了我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灵魂。那些镜头前的医生,是无数个默默坚守岗位的医生的缩影,他们面对疫情,从来都没有退缩,你永远能看到他们在疫情的第一线,只为了守护人民的生活。他们穿着防护服,忍受着炎热,为了减少医疗物资的浪费率,甚至连上厕所都尽量不去,你以为他们不害怕死亡吗?不,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是谁的丈夫、妻子、儿子、女儿,他们比任何人都要更容易接触死亡,可是,他们的身后有他们想要保护的人,前方的危险在他们眼中便不值一提。

  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它是疫情时代向大众传达向上能量的载体,它是全社会都陷入恐慌情绪中的镇定剂,唤醒大众积极面对疫情的助力器。但是,当疫情的阴霾消散,人们开始忘却疫情中付出努力的瞬间,这部影片也在提醒着人们,享受当下生活的美好时,也不要忘记曾经经历困难的瞬间。不过也仅限于,给当代的中国人来回味,如果作为历史性的记录和千年后的回忆,这部影片的局限性在于,并不能把这代历经疫情中心余波的普通观众的,在看电影时,心里那种实实在在对党以及国家政府的信任和感激以及完全的倾心之情,也完全表现出来,并带给后人去品味感动,总得而言,仍是上作。

  请让我,重新认识你,中国医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