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

admin2023-01-04 14:39:57.0读书心得371

  纵观当今社会,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非常注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他们即使自己勒紧腰带、省吃俭用,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购买学区房择校,甚至花高昂学费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等,但他们却殊不知,这里面有很多其实是不适合自己孩子的,也是自己孩子不喜欢的,所以最终可能导致教育的效果不佳。这些家长们在付出这么多之后,有时候也可能会很苦恼:明明自己和孩子都做出努力了,为什么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每一个儿童都有他自己所独有的性格、学习和生活特点,只有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在《童年的王国:听斯坦纳讲华德福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是一个整体,对儿童的教育需要建立在对人真正的了解之上。好的教育应该关注儿童身体、灵魂和精神的全面协调、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关注文化课的内容。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艺术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强调教育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对社会有价值的、幸福的人。

  生命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体现在儿童的成长不是一个孤立的身体发育的过程,而是身体、灵魂和精神三者之间有机联系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也体现在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斯坦纳说,如果一个人在50岁的时候患有严重的动脉硬化症,其原因或许与八九岁时对他记忆力的超负荷要求有直接关联。生命中的一切都相互联系着,儿童时期的不当教育,对其一生都有影响。由此可见,给儿童一个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啊!基于此,学校和家长各自应该怎么去做呢?常老师告诉我们:要用常识照亮教育前行之路。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一、教育常识之于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每天是在教室里、课堂上学习的,课堂教学的效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但课堂上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总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另外让学生只在课堂上、教室里观察自然、研究世界也无异于“纸上谈兵”,这些都会让教学效益就会大打折扣。综上,学校和教师都要在基于教育常识的前提下做出改变。

  课堂教学的改变就是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根据儿童各阶段发展的认知特点,通过给学生巧妙地搭设阶梯,建立起与自然、社会的真实联系,就能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获得新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知晓他们每个人当下处在什么样的知识水平,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怎样的理解,并由此来确定教学的起点、目标和需要搭设的阶梯。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堂好课,要做到“三备”,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背景,当然,我们这种深厚的知识背景自然来源于大量的阅读才能实现。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在备教法的时候还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吴非老师说过:“真正的好教师,大概有这样一些特征:有社会理想、有职业品质、眼光始终能向着未来;有人道精神,在教育教写中,更多地看到的是人;他不是教育生产线上的部件,而是有独立意志、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他能在学生面前展现优秀的思维品质,给学生启示和精神影响;他的课堂包含许多人生经验,有宽广的知识背景,他站上了讲台,学生面前出现了辽阔的世界……”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和加强课程建设。因为课程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学校提供给学生最为重要的产品。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影响学生的成长状况,所以,基于教育的常识,从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学校还应做好自身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二、教育常识之于家庭。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和节奏,如果外界干扰太多,就会打乱孩子成长的节奏,孩子就从无所适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低下。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蹲下身子,降低对孩子的期待,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基于教育的常识,加强亲子陪伴、沟通和交流,定位于养育一个健康、活泼的普通人,就会在育儿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忧愁,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但当今的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的思想;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责任和价值,他们往往以“工作忙”为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还有些家长自恃有很多的工作和生活经验,这种优越感让他们看着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往往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验来指导孩子这样做,那样做,而这也有些正是孩子所不喜欢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丢弃自己的优越感,明晰孩子生命发展的各阶段特征,理解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哲学观看待他们的世界,体验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善待孩子的精神萌芽,帮助和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要想给儿童一个好的教育,都要熟知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然后因材实教方能达成。同时,构建家校社全环境协同育人新生态也非常重要,只有家校社联手,才能各司其职,相互守好各自边界,给儿童们创造一个适合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