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2-25 16:14:11.0读后感349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在2005-2010年间,由约翰·保尔森执掌的对冲基金是如何通过做空美国房市来获取暴利的。

  这场交易令人叹为观止。在这场盛宴的高潮时,金钱就如同山呼海啸一般涌入约翰·保尔森的口袋,2007年保尔森年收入近40亿美元(日收入逾1000万美元),成为不可复制的传奇人物。

  从2007年至今,十五年来不知有多少金融专家、监管高官、政府高层论述过这场金融危机,有人说它是“天灾”,更多的人说它是“人祸”,也许只有曾经身处其中,经历过山巅与深渊的当事人,才能勉强勾勒出整个事件的轮廓。

  我们常说,欲成大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2007年的保尔森就有这三者傍身。

  【天时】

  天时之一:时代狂潮

  房地产市场赶上了最低的利率。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1年9·11事件发生,美联储为了刺激脆弱的经济不断调低利率,联邦基金短期利率从2001年初的6.5%下调至2003年终的1%。低利率的刺激下,没有人再记得1758年富兰克林写下的名言——欠债之罪甚于说谎。随着审贷标准的放松,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借贷,越来越多的钱可以被贷出。

  金融机构赶上了最火爆的房市。

  在低利率的刺激下,房地产市场掀起了上涨的狂潮。书中如是说:“保尔森的一个朋友用300万美元从农夫手中买下45英亩的地,一转手就卖了900万美元。尔后,他眼睁睁地看着这块地很快就卖到2500万美元。”这是何等的增值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空头们赶上了最混乱的金融市场。

  对了,这本书里没有提及的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催生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使银行业从混业经营改为分业经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里格尔-尼尔州际银行业务和设立分支效率法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等法案的出台逐渐消除银行经营地域、业务边界。至1999年,美国银行业维持66年的分业经营正式废除,改为混业经营。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天时之二:介入时机

  物理学巨匠牛顿爵士在他78岁高龄的时候投身英国股市,在疯狂上涨后的南海公司上巨亏2万英镑(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高薪职位,年薪也不过2000英镑);大作手利弗莫尔同样在大萧条时做空获利颇丰后,又跑去抄底,结果几乎亏光了本金。书中如是写道:“仅仅意识到泡沫会破裂没什么用,只有知道如何从中获利、何时从中获利才能产生价值。”

  保尔森是幸运的,他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才逐步做空房市。事实上,保尔森并不是第一个看空这个市场的人,许多人比他要先知先觉,但他们过早地选择做空,以至于在房市最后的疯狂中损失惨重,不得不灰头土脸的仓皇而逃;也有许多人畏首畏尾,直到最后也不敢放手一搏,错过了良机。更多的人,则因为投资人的软弱和短视,不得不在胜利的曙光来临前夕关闭基金,把机会拱手让人。

  【地利】

  金融中心往往也是风险中心。

  保尔森不是在别的地方,他在美国纽约的华尔街。这里是世界金融的中心,这些金融公司创造了大量的扩张性信贷产品——只需每月缴纳利息的“仅付利息贷款”、利率前低后高的“可调整利率贷款”、无需支付首付的“附加贷款”……新世纪金融公司等聚焦次级贷款人的公司成了金融大湖里的“鲶鱼”,它们搅动湖水,用信贷上的惊人成就逼迫那些传统贷款商加入它们的阵营。

  前沿的金融市场催生了纷繁复杂的衍生工具。

  CDO——银行家掘开坟墓的铲子。2005年前后,金融专家认为资产证券化能够分散贷款风险,但对消除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并无裨益。因此,他们重新创造了一种CDO抵押贷款,覆盖上百只抵押担保债券,而每一支债券背后则是几千种个人抵押贷款。这种CDO哪怕装满了低质量的资产,评级机构也能欣然打出AAA的高评级,因为他们认为CDO背后的贷款来自全国各地的贷款机构,而且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了CDO的资金池,因此这种产品毫无风险。

  “合成CDO”——银行家掘开坟墓的挖掘机。保尔森大大错过了投资商对CDO的狂热,他们对CDO的需求是那么强烈,而有没有足够多的次级信贷去支持高投资汇报的“夹层CDO”快速增长的利息需求,于是最聪明的金融大鳄们构思出一种“合成CDO”。书中如是写道,“他们将CDS保险合同卖给像约翰·保尔森这样的买家,将所得的现金流(即保费)再做成CDO。

  CDS——空头们手中的AK-47。如果仅有花样频出的衍生工具,那么保尔森是无法获得如此巨额的利润的。书中如是说,“即便是那些金融巨头的掌门人,也没有几个能够说清楚信用违约掉期(CDS)的来龙去脉。”正是这种类似于“意外险”的金融产品,成为了保尔森手中最快的那把镰刀,他只需要每年付出少得可怜的保费,就能够享受数额巨大的保单,而一旦保单背后的资产出险,保尔森手中的CDS将以光速升值。

  【人和】

  保尔森的成功其实颇有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他就像在时代潮流中的逆行者,戴着软帽,披着黑色风衣,腰间别着左轮的角斗士,在狂涛中肆意猎杀。

  保尔森足够勇敢。

  在这场危机之前,诸如格林斯潘、伯南克等金融学者执掌的监管部门,高盛、摩根大通、美林证券这样的顶级投资银行,多如繁星的对冲基金都一致看多房市。况且,就连原本和保尔森同一阵营的投资人也在房地产的涨势中摇摆不定,保尔森的压力可想而知。书中如是说,“大多人是短视的,他们没有一直干下去的勇气。”但是,保尔森不在大多数人之中。

  保尔森足够坚持。

  花旗银行董事长普林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过,“曲终人散时,人们的还贷能力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只要音乐还没停下来,你自然而然就会翩翩起舞。”在保尔森做空房市的时候,出售给他次贷保险的正是银行,而它们往往是自己所发行的投资产品的持有人。

  2007年,在房市到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CDS的价格迟迟不变。每一位做空者当时都自我怀疑,在绝大多数人都决定放弃的时候,保尔森仍然能够说服他的投资人,更是说服自己坚持下来。据他回忆,那段日子称得上是“等不到希望的痛苦坚持”。

  保尔森足够清醒。

  回顾这场危机,业外人士往往更容易识别泡沫并从中获利,而金融界的专家们往往收听相同的商业频道广播或者阅读相同的财经文章,从中炮制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就为那些不被群体思维束缚的业外人士提供了机会。书中如是写道,“正是像保尔森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完全是抵押贷款和房地产的圈外人士——能从房市崩盘中获取巨额利润。”

  哲学家罗素说,“大众之所信,未必不荒谬。”在穆迪、标普等评级公司给那些抵押贷款债券AAA评级的时候,在“做多获利是资本的源泉”这个观念根深蒂固的时候,保尔森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即使保尔森在投资中大获全胜,怀疑论者还是坚信自己知道的更多些。”

  最后,保尔森足够好运。

  清代文学家文康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影响时代,我们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保尔森的成功离不开他冷静的判断、坚定的决心、充足的资金和人脉的支持。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十六个字,道尽了数不尽的兴衰。但愿我们能从一次次危机中有所收获,勿要让后人复哀后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