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孩子:挑战》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2-23 18:38:06.0读后感426

  已为人父母和准备为人父母的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成功的?再看看家里或亲戚家的熊孩子,是不是发现达成你的期望并不容易,再思考一下或者与身边有孩子的朋友交流一下,是不是发现教育孩子已经成为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面对在大庭广众下撒泼打滚的孩子无可奈何的你,面对不肯自己吃饭束手无策的你,面对有了小弟弟小妹妹后叛逆的大宝无所适从的你,面对与帮忙带娃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育儿观念冲突的你,需要打开《孩子:挑战》这本书,我们要更多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更多地把握作为父母应该遵守的原则,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快乐又自律的人。

  《孩子:挑战》是美国的鲁道夫·德雷克斯写的一部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孩子:挑战》的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和薇姬·索尔兹(美)。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他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相结合并发展出一系列实践方法,被认为是当前流行的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源头,在西方教育界影响深刻而广泛。鲁道夫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他的书很接地气,全是举实例来说明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办。比如对家务活和零花钱的看法:孩子应该分担家务活儿,他们也应该有钱——这通常是他们的零用钱。这些零用钱属于他们,他们有完全的支配权,而家务活和零用钱之间不应该有任何关联。孩子做家务,是因为他们需要对家庭做出贡献,他们得到零用钱,是因为他们共享家庭利益。

  利用自然结果也就是自然后果惩罚:利用自然结果也就是自然后果惩罚:如:孩子在饭点拒绝吃饭,就在大家吃完饭后正常收拾掉,下一顿饭时开饭。可以保持友好和善的氛围,以此暗示:“如果你想吃,这里就有饭,如果你不吃,说明你不饿。”如果孩子拿着食物玩,就把食物静静地收走。如果饭后孩子饿了要饭吃,可以友好地回答:“你肚子饿,真是抱歉,咱们晚饭6点开始,要等那么久才有东西吃,真是糟糕。”无论孩子用什么方式表现出可怜,妈妈都让她饿着。起床上学: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个闹钟,向他们说明不再负责叫醒他们起床和准时送他们到校,因为不是妈妈去上学。妈妈不再催促孩子,放手尊重孩子,如果他们拖延和忘记带课本也没关系。孩子可以走去学校(或者等孩子准备就绪,妈妈再平静地送他们去学校)。
孩子:挑战
  很多时候,父母有很好的机会让孩子体验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但因为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怜爱,想要去保护他们,结果夺走了让孩子体验的机会,甚至还用自己的方式责骂或惩罚孩子。如果我们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就给孩子提供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自然结果没有父母的干涉,压力完全来自于现实情况。孩子能够很快地看到这些后果的合理性,通常会非常配合,毫无怨言地欣然接受。

  在《孩子:挑战》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34个养育孩子的新原则,但其中最最关键的两个字是引导,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引导,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态掌握社会生存的技能自然地走上幸福美满的人生道路。

  要引导,就不能命令,不能把孩子当做下级当做附属品,而要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孩子能自己决定很多事,比如穿哪件衣服、看哪本故事书、吃哪种食物,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能决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不断增加。而我们要注意自己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关注孩子所处的情景,用合理的态度对待他。当我们惩罚一个不停恶作剧的孩子时,是否关注到他对关注的过分渴望和安全感的缺失。

  引导意味着不放任也不控制。我们不要求孩子每件事都必须听大人的,但在他触碰到边界时要及时将他领回。当尊重孩子的天性成为一种流行的育儿观念,放任与控制之间的尺度需要我们把握。孩子可以在游乐园中自由选择玩耍哪种设施,但要制止他恶意推搡别的小朋友,不能侵犯别人,并警告他下一次重复错误时将被带出游乐园。

  引导有非常多的方式方法,比如合理简洁地要求、恰当的鼓励、让孩子看到行动的自然结果、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召开家庭会议给予每个人参与的权利等等。引导的功夫花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犹如水滴石穿,一滴水的力量往往被忽视但他们从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

  引导不仅限于语言,有时候行动比语言的作用更有效。当我们要求孩子每天早晚刷牙,一遍遍说经常会被当做耳旁风,远不如你自己刷牙时邀请孩子跟你一起来。另一个我们时常面对的状况是玩手机,当我们自己是个手机控时,你就没有立场和底气禁止孩子玩手机,而如果我们能做到进家门后将手机放在固定位置,除非有电话进来不主动去碰手机,这样的行动将能给孩子做出更好的示范。

  引导的目的地在哪?我们想让孩子积极乐观,独立自主,与我们一起承担家庭责任,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懂得边界与自由。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孩子的真正成长,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身体的健康,有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苦与乐。

  通过和工作室姐妹一起读《孩子:挑战》这本书又让我学到了很多育儿理念,通过阅读书中的案例,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案例都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案例后面的分析和讲解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让我明白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怎样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怎样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让孩子承担责任,尊重规则这则是我们家长的一种挑战!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是有目的的,相信大家也都犯过类似的错误,没有用更有效的方法来面对孩子的行为做法。在孩子有不当行为时,我们也不能强迫孩子顺从,而应该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让孩子主动懂得规则进而主动的遵循规则。在鼓励孩子时也要得当,注意语言艺术,也不能一味的鼓励和赞美,否则,孩子会自傲认为自己什么都很棒,在以后的生活中无法受挫,反而得到负面的影响!鼓励时鼓励孩子的行为本身,让孩子有更多的动力让自己进步。所以在孩子合作和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到孩子!

  其次,孩子需要勇气,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以大人的角度去判断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我们可能是习惯了责怪,批评孩子,让孩子不再有勇气去面对和尝试新的事物,他们会感觉自己还小,什么都不会也做不好,气馁的心理逐渐严重,就等待着家长的帮助,自己不再尝试进步!书中有段话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妈妈退后一步,和孩子保持一段距离,伸出手在孩子差一点能够到的地方。”

  这样,妈妈鼓励了孩子,也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空间,这样也适合孩子生活的其他内容,我们向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给孩子鼓励,但不插手”我们是孩子的向导,我们不能主宰孩子的一切,我们陪伴不了孩子一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让孩子从中学习到成长的经验,所以我们该放手是就要放手,给孩子一片天空,让孩子去面对!再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再给予帮助,让孩子感到一种满足,有一种成就感!

  陪孩子成长也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一个修行的过程!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杜绝一切不成熟做法,多学习,进而提升自己,使自己和孩子都更加完美,更加的自信!给自己充沛的正能量来面对孩子,陪孩子成长!

  《孩子:挑战》这本书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教科书,它用非常多的事例解释每一条原则。它给我们展示了别的父母在面对问题时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它给我们很多启示。毕竟为人父母是最简单却又最难的事,养育孩子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给出一份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我们要肩负起引导人这一重要身份。

  《孩子:挑战》这本书让人懂得,做父母虽然不需要考试,却需要不断学习,我们将纯洁的婴儿带到这个世界,陪伴他们成长,总有一天,他们会渐行渐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我们带给他们最最基本的人生准则,做无愧于孩子的合格父母。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于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训练和培养孩子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尊重孩子,包括孩子有权利学习如何面对、克服困难。我们应当信任孩子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应当也必须有意识地退后,让孩子去经历、去成长,并随时准备好,在他无法解决时给予帮助,渐渐地,培养出孩子的满足感、成就感。

  做妈妈,做家长,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以致真正化解问题,不断对自己进行否定,在摸索中学习与孩子牵手前行。让我们在前行中不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我们是,孩子亦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