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2500字

admin2022-12-17 18:46:25.0读后感318

  《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阿廖沙3到10岁苦难的童年生活。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几个死亡的场景。整部小说,从父亲的死亡开始讲述,到母亲的死亡结束,阿廖沙结束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开始走向了人间。小说中穿插着一个个死亡的场景:小茨冈之死,那纳塔利娅舅母之死……在我读来,这部小说就像是一首死亡的悲歌,在死亡的描述中有一些东西正在黯然逝去,又似乎有什么在悄然滋长。

  一、开端的悲伤基调

  三岁的阿廖沙的童年是从父亲的死开始的。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他还不明白死亡的含义,所以当身边的人沉浸在悲伤之中时,阿廖沙显得害怕又不明所以。他不知道父亲怎么了,似乎是睡着了一般,他回忆起父亲在自己生病时候,照顾自己,还有父亲带他去乘帆船冲浪的情境,在天空打响雷的时候,父亲笑着让他别怕,甚至天真地怕自己此时哭会被父亲嘲笑。

  孩童天真的角度描述着父亲的死去,三岁的阿廖沙所看到的是父亲怎么躺着一动不动,母亲的哭天抢地,感到母亲的哭嚎给自己带来了不安,但是他所不知道的是父亲年纪轻轻却永远离去了,不知道的是母亲的悲痛绝望,更不知道的是自己接下去的命运转变……而这些用一个三岁孩童角度写出来,读之令人怆然,也定下了本书的悲伤基调。

  不仅如此,生和死在一所昏暗的小房子里同时发生,就在父亲的尸体旁边,母亲要生了,阿廖沙亲眼看到母亲在地上打滚,痛苦地呻吟叫喊,生下小弟弟马克西姆,但是马克西姆又很快夭折死去,一个小生命还没开始,便以死亡告终。我仿佛听到死亡的悲悯曲调,而这仅仅是童年的开端。
童年
  二、中段的黑暗奏鸣

  本书最详细描述的死亡场景,就是小茨冈之死了。小茨冈因为要背雅科夫舅舅救赎的十字架,脚下打滑被十字架压死了。

  小茨冈是多么乐观淳朴的一个小伙子!他聪明能干,就连粗暴凶残的外祖父,都眯着眼睛晃着脑袋夸奖小茨冈是个好帮手,将来会有出息的。在阿廖沙被外祖父毒打时,是小茨冈总是挡在阿廖沙前面为他挨鞭子,还教他减轻挨打疼痛的办法。他还会在周六为大家表演拉蟑螂拉雪橇,训练老鼠表演用后脚立起来走路,用纸牌和钱变戏法……节日夜晚的小茨冈羡慕雅科夫舅舅有一副好嗓子,然后自己为大家表演舞蹈,小茨冈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那么多快乐,他的身上充满着正能量……

  但是小茨冈死的时候,雅科夫舅舅在庆幸,庆幸那个背十字架的人不是自己。外祖父听闻小茨冈死讯时,把衣服往地上一扔,吼道:“你们毁了多棒的一个小伙子!用不了五年,他就比金子还值钱了。”外祖父在乎的只有失去了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人罢了。人性的冷漠自私在这里暴露无遗。

  小茨冈死了,“他躺在厨房的地板上,暗紫色的嘴唇不停抽搐,吐出一些淡红色的泡沫,嘴角渗出一股股鲜血顺着脖子流到地面上,很快整个人就浸泡在鲜血之中……”小茨冈就像一束光,璀璨夺目,但是转瞬即逝。随着小茨冈死去的过程,我仿佛看到天幕低垂,昏暗不堪,一束灿烂的光芒慢慢暗淡终归沉寂,我仿佛听到了天地间低哀的奏鸣回响不绝。

  雅科夫舅舅的妻子是怎么死的呢?被雅科夫殴打致死。毒打好像是这个年代最正常不过的事,雅科夫打死自己的妻子,外祖父殴打外祖母,外祖父毒打阿廖沙更是家常便饭……这个年代,毒打妇女和小孩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打死人也不用负责。这个病态的社会是多么可怕。米哈伊尔舅舅的妻子娜塔莉亚在火烧染坊时她刚好要生产,人们都关注火势根本不理会纳塔利娅,最终纳塔利娅舅妈就这样死了。阿廖沙听到这个消息时不吃惊,因为纳塔利娅舅母很久没露面了——后来阿廖沙明白,只要一个人很久没露面,预估就是这个人已经没了。在这个社会里,人的性命如草芥一般,根本不值一提。

  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如此冷漠自私、人性泯灭?“《童年》的写作背景正是19世纪末大革命暴发的前夕,在沙皇残暴的统治下,底层老百姓生活恶劣凄凉,失业破产的现象达到空前的程度,他们遭受着这个社会带来各种屈辱,对生活极度失望,最怕失去自己的利益,为了自身的利益,偷盗、争吵、诋毁成了生活的全部,他们慢慢扭曲了性格,被黑暗的社会折磨得贪婪自私、麻木不仁、冷酷残暴。他们也曾有过美好的愿望,都被阴暗的社会吞噬掉了,他们无法用爱对待他人,因为那些美好从来没有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生命中出现过。”

  悲歌至此尚未完,在当时底层社会的许多许多人,他们虽然活着,但是心已经死了。死鬼装在兜里的伊戈沙;后来眼睛瞎了沿街乞讨的格里戈里;被丈夫背叛又失去孩子的……这一幕幕如电影闪现,灰飞烟灭,仿佛存在过,又好像从来没有发生,只听到黑暗之中悲伤的曲调如泣如诉,令人哀伤不绝。

  三、最后的凄绝尾声

  母亲的死是阿廖沙童年的凄绝尾声。

  那天,母亲穿得体体面面,让阿廖沙去叫继父过来,阿廖沙因为没有很快回来,被母亲揪住头发还抓起桌上又长又韧的刀子,用刀背狠狠地打阿廖沙,直到刀子从手上滑落……母亲耗尽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直到身体僵硬脸色灰白。

  其实阿廖沙的母亲瓦留莎,早是一个心如死灰的人。在开头三岁阿廖沙的回忆中,母亲是向来沉默寡言。而在外婆的回忆中,年轻时的瓦留莎本是一个多么活泼开朗靓丽的人啊!生活不停地碾压让原本鲜活的人变得干枯凋零。

  母亲下葬后,外祖父便阿廖沙去“人间”自谋生路。至此,童年落下帷幕。我似乎听到凄惨悲绝的悲歌在此刻戛然而止。

  是的,童年落下了帷幕,许多人,许多事,随着死亡悲歌的停止一同被埋进了回忆里。但是又有什么在悄然滋长呢?

  高尔基说过:“促使我描写这些丑事的,还有一个更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事令人作呕,虽然它们窒息我们,把无数美好的灵魂压垮,而俄罗斯人的灵魂依然是那样健康,年轻,足以征服而且一定能征服它们。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生活中这层充满肮脏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顽强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一—人所天生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磨灭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复苏。”

  死亡的悲歌中,我还听到了外祖母的故事声,看到外祖母慈祥温柔的面孔,看到小茨冈总护在阿廖沙前面;看到“好事儿“正和阿廖沙在花园里看风景……我好像看到有一种光芒冲破了黑暗,把希望带到眼前——是从苦难中盛开的希望之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