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让学生真正改变的教育智慧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2-14 14:25:45.0读后感458

  最近,我买来并拜读了刘令军老师的《让学生真正改变的教育智慧》一书。刘令军老师是全国知名班主任,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宁乡市刘令军德育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创立教育预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班级管理研究,非常幸运拜读刘老师的作品,我的选择没有错,满满的干货!

  刘令军老师从班主任管理的36个棘手问题入手,分别从①动机重新框定:让学习变得更生动;②模式重新框定:让教育变得更容易;③环境重新框定:让行为变得更自觉;④施力方向重置:让管理变得更高效进行了非常接地气的解读,这4个篇章从问题聚焦、具体管理实践和思路点拨环环相扣,让我又一次有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想法。

  一、第二序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条系统,所谓“规条系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理想、信念共同作用形成的一个处理事情的大脑指挥系统。刘老师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想要改变一个学生,如果之前无论怎么施力,都无法实现目标,那就不要再试图改变学生的规条系统。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自己的规条系统里跳出来,进入学生的规条系统这时你会迎来“峰回路转”。这种改变在教学管理中叫作“第二序改变”。这本书总的来说讲的正是第二序改变。

  换句话说,我们在班级管理当中遇到那些在伤神费脑后还没解决问题的“刺头”时,就要采用这种方法。它要求教育者跳出自己的规条系统,去洞悉、观察、研究对方的规条系统,然后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顺应对方的规条系统,当我们把对方的规条系统作为施力点以后,会发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之前一些看起来无解的问题,居然能够轻松化解。
让学生真正改变的教育智慧
  二、如何让男生自觉打扫寝室卫生。

  刘老师非常具体的列举了一个案例:遍地狼藉臭味令人作呕的208男寝,日常检查屡次扣分,且屡教不改。最初处理的方法是回到班级后,马上找寝室长问责任人,再找责任人问原因,然后就是批评教育,对照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让人郁闷的是,这样的流程总是周而复始,一轮又一轮,丝毫没有“暂停”的迹象。

  面对这样的状况,为了改变学生的行为,刘老师对一个场所的用途进行改变,这种技术叫作“场所重新定义”。场所重新定义之所以能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是因为学生知道,不同的场景对人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要求。改变男寝问题的关键,给他一个什么样的新定义,就能改变学生懒散的行为呢?将“狗窝”这个场所重新定义为“客厅”,请校长去做客,请女学生去做客等。

  刘老师为我们总结了学生认为值得重视的人有四类:①平时很少接触的人;②学生敬重的人;③异性;④有权威、有威信的人。而且为了巩固学生行为,我们不能只请一次客人,一直经常请客人去光顾,让学生慢慢的将一次偶然性行为,变成经常性行为,这样才能形成“新常态”。

  三、如何让学生主动打扫座位卫生。

  刘老师的问题聚焦:一个男生小虎的座位下面总是丢满垃圾,班干部们轮番上阵,多次劝告甚至亲自动手帮助打扫,当时会有一些效果,但只要过几节课之后再看,座位下面又是垃圾满地。

  面对这种状况,刘老师是这样做的:第1次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一些垃圾,直接塞进虎的课桌抽屉里,由于垃圾太多,有些还掉落在了地上;第2次把自己口袋里的垃圾又一把一把塞进他的课桌抽屉里;第3次提了一个满满的垃圾塑料袋;第4次干脆提了一个办公室的垃圾桶,倒在小虎的座位下。

  刘老师就是根据座位下面有垃圾的特征,将其强行定义为“垃圾场”,在理所当然地将办公室产生的垃圾都倾倒到这里,而且倒的垃圾一次比一次多,一次一次将“垃圾场”的概念放大,小虎终究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座位被别人定义为“垃圾场”的,他的规定系统不允许别人这样定义,不允许别人这样定义,那就只有一种办法:将座位下的垃圾打扫干净,如果没有垃圾,这里就不是“垃圾场”了。于是,改变就发生了。

  四、如何进行班级十星的遴选。

  刘老师采用的是学生自己申报制,而不是“评选制”,因为在“评选制”的思维里,已经假设一部分学生是不够优秀的,但是在“申报制”的思维里,已经假设了所有学生都是优秀的,申报制就是学生自定目标,不是“学生必须做到”,而是“本人承诺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体验,不管这种体验是快乐还是忧伤,也就是说不管申报十星是否成功,这是在做自己。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并自觉接受考核和监督,学生申报班级十星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是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刘老师的每一个做法富有创意,是实践、是经验,是智慧、更是哲理。他从学生内心需求和情感出发,尊重和相信学生,保护学生自尊,避免就事论事和夸大问题,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发展预期,重点强化、关注和聚焦学生的优点,激励优秀,积极唤醒学生内驱力,给学生内心植入更多的善良和爱心,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和发展的权利及成长的愿望,放大学生优点和荣誉,营造仪式感积极跟进、不断展示、广为宣传学生荣誉。他主动向学生示弱,有意忽视、忽略学生的缺点,尤其是学生需要托举时更应如此。当然,对待严重错误时,他坚持依法治班,“寸步不让,公文化处理”给学生形成正式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