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高效教学:框架、策略与实践》读书心得1500字

admin2022-12-12 14:21:42.0读书心得391

  自从参加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我发现自己课堂中的提问真的使有很大问题,带着问题有幸拜读吉姆奈特《高效教学:框架、策略与实践》一书,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我在教学中优化自己的提问。新课改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课堂中启发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问,“怎么提、提什么”成为我们教师新的课题。

  数学课堂中,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好的问题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会思考的直接推手,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的线索,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

  带着课题的任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活动。学校里的数学教师都是从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教师,每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听着别人的课,思考着自己的课堂,我发现我们的课堂老师太注重课堂的流畅性,乐于提问题,但提问的有效性不高。下面是我对老师们的课堂提问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总:

  1.从量上看,课堂提问达到平均每分钟约1.5个。数量之多,学生一节课都在忙于应付回答老师的问题。
高效教学:框架、策略与实践
  2.从质上看,其中提醒型的问题居多,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

  3.从问题本质出发,核心问题不明确,但在交流时被分解成很多小问题。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

  1.教师只是为了课堂的流畅而设计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整堂课节奏快,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思维停留在表层,但课堂显得很流畅。这种流畅往往是经验带给教师的错觉,风平浪静的课堂表面之下,很可能是涌动的思维暗流,老师并未充分挖掘。其实每一种错误回答的背后都是理解的缺失与错位,而看似统一的正确答案之下,也存在着理解的模糊与偶然。这可能是造成学生低效学习的原因之一。

  2.课堂中只有教师设计的问题

  为了使课堂可控,教师有时过于分散问题,使问题碎片化便于老师对课堂的把控,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只见老师提问,却没有发现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样的教学所留给学生的只能是逐渐模糊的记忆,而不是可以追溯的理解。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既要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又要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的符号表达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既要帮助学生建立猜想发现和判断选择的自觉意识,更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心态,建构起一种唯有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怎样提问、如何提问是值得我们每个数学老师深思的。

  在《高效教学:框架、策略与实践》一书中记载的学者萨斯坎德的研究成果给我们了一些特别值得借鉴的建议:

  1.在提出问题之后到下一个问题之间,要留下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不要连续追问,也不要用简单的问题串讲。

  2.多层次的问题设计。有的问题是向所有学生提出的,引发大家思考;有的问题可以简单举手示意,口头快速回答;有的问题适用于个别优等生争论、思辨,其他同学获得分享;有的问题可能引导出错误答案,这是最可贵的,错误将引导全体学生进一步去了解真相。

  3.最好有“主问题”领衔。一节课,可以围绕一到两个最适合学习目标达成的“主问题”。这样一来,问题的设计,就成了确保课堂有效教学的推进器。之后,携带小问题,形成问题关联,课也就串联起来了。

  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能以这样的问题解决为教学主线,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有机地融入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自始至终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我想数学教学对学生的独特发展价值一定会得以体现。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技巧,不是策略,也不是原则,而是对改善教学矢志不渝的教师”,教学从来不是追求一个固定的万能模式,而是身为教师对教育不断完善的那份执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