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班主任如何说话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1-30 17:57:40.0读后感638

  倘若把身教比作一堆蕴含能量的木柴,那么言传就是引燃这堆木柴的火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语言的力量妙不可言。作为学生的精神导师——班主任,需要我们说的话太多太多了……但是班主任又该如何说话呢?赵坡老师的这本《班主任如何说话》让我心中有了些许答案。

  书的作者赵坡老师,浙江省温州市优秀教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高中班主任工作,坚持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专业发展道路。至今已在《班主任》等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部分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自2008年4月起,行走于班主任论坛、K12教育论坛以及教育在线等著名教育论坛,至今已撰写了五十余万有关教育的文字。

  《班主任如何说话》记录了作者从毕业担任实习班主任到成为一名真正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从实践中体会一名善于说话的班主任,三言两语,就能够让学生乐意亲其师,信其道。书中的这句话正是赵坡老师的心底话:善于说话的班主任,头顶孕育一片晴空;拙于说话的班主任,脚下滋生万丈深渊……

  因此作者结合自己工作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把班主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学生思想、学生纪律、学生情感、师生冲突、家校交流等五类问题,教会班主任应该如何说话。每个例子都分为“情景再现”、“情景分析”、“说话策略”三大板块,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说话策略”,又分为“下下策”、“中策”和“上上策”,并说明了每种策略的利弊。分析比较之下,启发读者思考。

  这本书提到的内容属高中阶段,那么这里面采用的策略是否适用于小学呢?让我充满好奇,当我满怀困惑翻开本书,发现我是杞人忧天。里面的观点,出现的案例及策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慢慢实践……有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蜕变“国宝”上上策

  ——综合分析,声情并茂,练就神功

  《荀子·大略》中的“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早已道出了“能说会道”的意义。赵老师也真诚希望普天下的班主任都能成为追寻“国宝”的同路人,都能慢慢地蜕变为“国宝”。读至此,我的心中更加坚信读这本没有错,也悄然在心中种下了蜕变成“国宝”的小愿望。虽然知道这过程漫长且煎熬……因为实在是太难了。
班主任如何说话
  赵老师也打趣道,班主任虽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家长和个性迥异的学生。班主任的说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一和孤立的行为。班主任在说话时,要进行情景特征、对象心理、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比较、判断、预测以及评价,所做的工作远远超过说话本身。

  所以赵老师认为,作为如超人般的班主任,我们的话语应以爱心为血肉,以智慧为骨骼,以教育教学规律为灵魂。应积极练就以充盈的爱心、过人的智慧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为根基的“说话神功”。

  不愧是身在一线教师的著作,真实亲切的发言真实地让我引起共鸣。看来成为“国宝”真不简单,这需要教师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得集才华于一身,面对问题时能冷静地综合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在处理问题时要有盈满的爱心,还要注意调整表情和语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感化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用高超的说话艺术把班级事务处理得更加完美。

  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时,不仅要耐心地详细调查事件的始末,还得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规律、原理进行分析和决策。记得有一次班里一位爱捣蛋的学生在午托时又被投诉不睡觉影响他人,我便找到他谈心,发现这孩子其实不坏,但是他习惯了被同学们“投诉”,都是孩子们眼里的“不听话的学生”。加上平时对他的观察,我猜测他其实内心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爱。于是乎,我摆出午托老师拍下的照片与视频这些事实与他分析。在他诚恳地认错后,我便说其实老师很喜欢你,表扬他挺有做班干部的魄力,再问他想不想当“午托小班长”?他点了点头,于是他接下来的表现也有了进步。虽然仍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但是在往后的教育中,我们都会就“如何做好午托小班长”这一话题去反思。

  此外,在家长不配合工作时,不仅要把我们应该说的话清晰地表达,还要考虑家长的个性化,他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从而抓住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更好地接受和采纳自己的观点。总而言之,在成为“国宝”的路上,荆棘满路,每个班主任都得好好磨练一番,练就“说话神功”。

  二、师生谈心上上策

  ——将心比心,严慈相济,未“病”先防

  该书前四辑,赵老师就遇到学生思想、学生纪律、学生情感和师生冲突等方面问题时结合真实生活的例子,进行情景分析,对策对比分析,告诉班主任该如何说话。在阅读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后,我发现赵老师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老师与学生对话中的大多上上策中都有以下的共性:

  1.将心比心。能够真心换真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联结,让学生愿意听老师说话,而非对抗性抵触。拒绝暴力沟通,只有与孩子共情后,孩子愿意坦诚相待时,才能让沟通变得有效,再能更好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再对症下药,逐一攻破难题。

  2.严慈相济。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后,找到问题的所在,就得精准攻破,并且严格地要求学生,要让他既明白问题的所在,还要能够反思,成为更好的自己。亦师亦友般地与孩子共成长。

  3.未“病”先防。在处理问题时重在与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除了在解决当下的问题,更重于预防此类事情再发生。

  例如学生起贪念,顺手牵羊被发现教育后……抑或同学之间因小事起口角,发生恶作剧……又或是因贪玩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又或者为了掩饰错误撒谎被发现……老师们在解决问题后,更应该注重尽量不让此类问题再出现,可以随时开微型主题班会,事后与学生共同完成反思表,许下承诺,相互监督等等……

  三、家校共赢上上策

  ——换位思考,给予指导,良性循环

  书中最后一辑的部分则是与家校交流有问题时有关的内容。同样,在阅读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时,我发现赵老师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也有大同小异之处。班主任在与家长的对话,其实更讲求艺术。此部分的上上策更让我幡然大悟。

  其一,换位思考。先了解家长当下的需求,先别着急否定家长的观点。先让家长表达的自己的看法。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应该做一个有耐性、合格的倾听者。在听的过程中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完后再推心置腹地与家长交流,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有效沟通。

  其二,给予指导。在家长的沟通中,我们除了解决问题外,其实可以给予更多家长具有建设性的提议,而非单纯的破坏性提议。比如,不是不该如何做如何做,而是告诉家长他可以怎么做,从沟通中进行实实在在的家庭教育指导。

  其三,良性循环。交流当中不止是单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还需要为后面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环,实现家校共赢。如其实在与家长的交流当中,我们都是关注如何处理难搞的家长,但是往往会忽略一些配合的家长,甚至是热情的家长。在阅读了文中在关于“家长热情赞扬自己”时的对策部分。我不禁反思自己,才发现客气地回应“谢谢赞许,不客气,这是分内事”属于下下策的做法。这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其中应该在话里渗透这是家校共育的结果,从而希望加强合作,促成良性的循环,而非只是简单的一句“谢谢”。同一个场景,说话和回应的方式不同,效果更是完全不同。

  古训有言:“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做人恰如其分,做事恰到好处,才能让别人感到舒服,让自己过得坦然。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说,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就让我们把握说话的尺度,做一个教育有方的班主任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