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学风格多维解析读后感2500字

admin2022-12-09 14:47:28.0读后感215

  教育是一门教学相长的艺术,教师在成就孩子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从事英语教学20年,我努力打造自由、开放、灵动、即时生成、智慧闪现的品质课堂。五年一阶梯,且教且思且成长,逐渐形成了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寓教于“聊”,因“聊”定学。

  聊:本意为“聊天、闲聊”。广义:以轻松自由的方式,不受拘束地谈话;狭义:交流,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中心话题,而展开言论。

  寓教于“聊”:课堂上的聊天不是漫无目的闲聊,不是简单机械地一问一答,不是脱离现实的表演,而是真实的、开放的、带有任务指向的语言交流。具体解读其层次:1)聊进去:课堂上,改变传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化“教”为“聊”。围绕学习主题,将静态、刻板的知识点,活化成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言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熟悉言语规律,自然习得语言技巧,追求聊中“润物无声”。2)聊出来:进一步搭建富有趣味性的“聊天”活动平台,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其中,学以致用,将所习得的语言技巧灵活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自主、自如地交流、表达,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迁移和运用,最终沉淀良好的英语素养。

  因“聊”定学: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框架,突破刻板固定的流程,教师在聊天学习中,密切关注和尊重学情的变化,抓住教学契机,灵活巧用课堂的即时生成,及时调整学习内容、教学策略,重组学习方式,开展更深一层的顺势而聊:1)或深度学习,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瓶颈,扎实学习成果;2)或延伸拓展,推动思维的碰撞和发散;3)或以点带面,实现团队学习的相互影响,共同提升。因“聊”定学,是教学为学生主体发展而服务,是教学方式灵动、开放、高效的最佳体现。

  寓教于“聊”,因“聊”定学是我的英语特色课堂组织形式,因真实而灵动、因灵动而开放是我追求的课堂生成结果。两者相辅相成,化有形于无形。“聊”是为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的轻松、用得真实、说得自然。
教学风格多维解析
  我的成长历程

  倾心热爱锐意追求

  我于2002年毕业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原名广东省外国语师范学校,简称省外师。在外师的五年时间里,我们学习英语基本功、学习课堂管理、学习教学设计,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东莞长安这块教育热土上,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修行。

  ➢菜鸟阶段——为热闹而教

  我刚进学校的时候很有优越感,因为科组里除了科组长安老师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以外,其他老师都是兼职教英语的。那时的我,就是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菜鸟,我坚信自己一定能自由翱翔于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喜欢我,就会喜欢上英语课,就能把英语学好。那时的课堂华而不实,纯粹是投学生所好。他们喜欢玩游戏,我就在课堂上多组织几个游戏;他们喜欢唱歌,我就把英语单词编成歌曲教他们唱;学生喜欢动,我就多利用TPR教学法;学生不喜欢写作业,我就少布置点。课堂上,掌声、欢笑声、争论声“声声不息”,甚至出现过好几次因为太过吵闹而影响了旁边的班级上课。课后,一堆学生跟在我屁股后面,好像还有许多说不完的话,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不禁让我飘飘然。

  浮躁的人总是容易被现实打脸,一眨眼到了期末,在期末质量考查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被当头一棒!我所带班级的平均分年级最低,另外两个班的平均分比我班的平均分多了五六分,更令我难以释怀的是这两个班的英语都是由一位数学老师兼带的!那几天的我走在校园里都不敢抬头望同事,家长的电话、领导的谈话、个别同事善意地调侃接踵而来。从那刻起,我开始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热闹有余而深度不足,导致孩子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这一个学期,虽然我在成绩上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课堂上的激情、机智和掌控技巧还是给我后来的教学奠定了一些基础。

  ➢修正阶段——为模式而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了让自己更快的提升,我开启了听课学习模式,只要有空就去听其他老师的课,除了听英语课,我还听语文课、数学课,听完课后还会虚心向上课的老师请教。在听了几节那位同年级数学老师兼得英语课后,我才发现,她的课堂常规特别好,孩子们做事很有逻辑和方法,学习都是有板有眼,难道这是数学老师教英语的优势?更重要的一点是她非常关注中下生,课堂提问都是以中下生为主。她把底给兜住了,下限控制好了再拔高孩子们的上限,平均分自然就高。可细想一下,这不是我理想中的英语课堂啊,我所追求的英语课堂应该是活跃的、灵动的,于是我开始找一些优秀教师的录像课例来学习,边看课例边做笔记,然后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上。我还用录像机把自己的课拍下来,课后对着自己的课进行分析,从站姿、口头禅、课堂用语等方面去修正,去改变。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观课、植课、反思和总结之后,我对各种课型的设计和组织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

  “No pains,no gains.”契机发生在2004年,东莞市举行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我作为青年教师被学校推了出来。在长安镇的初赛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出线,并代表镇到沿海片区比赛,在片区比赛中我又斩获桂冠,将参加东莞市的终极PK。最后,在市赛的12位选手当中,我排名第三,荣获一等奖!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东莞市的一等奖,给镇和学校带来荣誉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教师生涯增色了不少。从那时起,因享有“东莞市优质课一等奖”的荣誉,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和创新,后来参加广东省的英语录像课比赛,获得了省二等奖的成绩,虽然不是最高奖项,却又一次在片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正是因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出色表现,我于2005年被评为长安镇首批名教师;2006年8月到10月被选派到英国伦敦学习英语教学法,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的课堂有了质的飞跃,也有了1.0版本的教学风格雏形。

  ➢定型阶段——为发展而教

  教师的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在我的教学风格定型阶段,有幸遇到了两位导师,一位是沈峰老师,一位是张凝老师。

  ·课堂形式的升华

  真正让我的课堂形成个人特色的是在2011年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峰老师的一节对话课,题目是《Planning for the Weekend》,听完这节课我才真正领悟到英语课的真谛:自然、自在和自如。这种课堂的状态就像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徐永红老师说的:“让英语教学如呼吸般自然。”这就是我一直所追求的课堂:真实的情景、真实的互动、真实的交流、真实的产出。英语课堂就应该像我们平时的聊天,没有拘束,只有自由畅快的交流。从那时候起,我的课堂不再有刻意的设计和花哨的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有意义、真实的互动和交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