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人间草木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2-11-16 21:08:51.0读后感308

  汪老头的书是枕边书,是包中常备书,他的文上手很快,读起来轻快,不做作,真实可爱;特别佩服汪老的记忆力,可能得益于他老屋书房的一幅曾祖父传下来的字“无事此静坐“,在静坐独处中,在呼吸匀称、心静之间,神情内敛,回忆打开,过去四、五十年的画面一点点重现,将其落于纸面。

  《人间草木》是我购买汪曾祺合集四本中的一册,四册分别为《人间草木》、《人间有味》、《人间小暖》、《人生有趣》;这种命名的方式和编辑应该是出版社所为,而非汪老。《人间草木》这册分五辑,前两辑为“一果一蔬”和“季节的供养“,后三辑有游记、师友、闲笔。

  草木对于我们而言,是寻常可见的,是供养着我们的,是无声与我们相处的,是早于我们几十亿年存在的,如同另外一种呼吸要素存在的。喜欢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路过很多树

  雨后、蓬勃、蓊郁的生长之绿里

  一缕缕槐花的清甜之香

  温柔、坚韧地穿过潮湿的细雨与泥腥

  抵达鼻尖与心脾

  如春水涨满长溪

  你的心顷刻涨满乡愁

人间草木  因为,心它知道

  这是城市里

  唯一靠近乡野的气味

  雨后的林地,湿润的泥土和经久未见阳光的青苔,那些沿着坡度生长无序,却又极其自然的树木,散落的树叶和花瓣,这就是家乡的山和土,在这山土之上便是那些让人想念的草木。

  老家位于在湘黔渝交界地,无论语言、口味都偏向于贵州和重庆,地貌总结起来就是“丘陵山地、峡谷洞窟、河流浅滩”,让我想到最多的植物便是竹子。

  竹子,在南方是很寻常的植物,在自然学中竹子有很多分类,对于我的记忆而言就是粗和细,用和吃。老家寨子上的竹子是山上一大片,屋前屋后也有一大片;儿时寒暑假常去寨子里,跟在爷爷的后面,他背着手、叼着烟、拿把镰刀,走进竹林,对准竹节根部一圈,各砍几刀,右脚一踢,一根竹子便倒下了,一口烟雾也从口中吐出;我急忙抱着竹子的根部,拖着这长长的带着枝叶的翠绿,跟着爷爷返回家里,感觉自己特别像一个拖着猎物的猎人,趾高气昂的接受着路人赞赏的眼光。

  回到家后,爷爷用柴刀的刀背敲掉竹干与枝叶的连接点,把竹子放在倒在地上木凳,用锯子截出可以使用的比较粗的部分,然后再用柴刀劈开形成竹片,这竹片大概三指宽度,长约一米多,中宽两边窄;拿起这竹片在火坑边上,把竹片两头用膝关节内固定下,双手控制竹片的弯度,让火坑那火苗刚好能够将竹片弯成弓身的模样;弓身制作好,便让婆取来麻绳搓成弦,绑在竹片的一边,然后再用双脚夹住绑好的一边,用手和绳子用点力捆住另一头,一把简易的竹弓就做好了。

  与寨子的山野之物随意生长不同,嘎婆(外婆)家的院子则是分布有序,门口进院便是几株攀爬而上的葡萄,藤曼枝叶在院内的梁亭也是分布的均匀,甚至结出的果实都可以从梁亭的孔缝间而出;梁亭的左边是一片花园,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有一株栀子花树,因为那棵树很大、很香;汪老头书中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得,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这种口气特别符合他的特质。

  我在小学的时候还采摘过不少,放在一个提桶里,提桶放着水,一朵朵栀子花浮在上面,有绽放、有半开半闭、还有花蕾,走到县城的十字路口卖花,5分钱2朵,我记得我至少收获了4毛多。在栀子花的边上是不是有棵石榴树呢,如果有的话,应该也是和栀子花整齐对列的;而在栀子花和石榴树的周围是一些花,、“牡丹、腊梅、夹竹桃”;外婆家的花朵都按照水泥砖的孔,按照一定距离排列的,这可能和外婆的职业相关,一辈子的语文老师;栀子花是班级的班长,石榴树的是学习委员,其他的花朵是同学,都排列整齐听着上课。

  我和它们一样,上课上了16年的课,上完了课来到北京工作,工作的地离植物园、香山、颐和园都很近;这三地的草木与人互动都很多,植物园经常在各节日应季摆出月季、牡丹、桃花等展览,惹得人山人海,香山红叶季更是拥堵不堪;而我基于地缘优势,却能在淡季的时候去走走。

  秋末颐和园人不多,初晨无风,沿着昆明湖边漫步,湖边的垂柳黄中带点绿倒影在湖面,天鹅、野鸭、鸳鸯用脚蹼如同船桨一样划破晨曦,青山和白云碎在这柔波里;远望过去,是万泉山的塔,塔过去则是幽幽西山之脉络;秋冬的昆明湖,荷叶和莲蓬枯萎成为湖面上的野草,也正因如此,没有了艳色,湖面倒影出了这天空的蓝白才显得那么简洁和大气,昆明湖借用万泉塔与西山之巅连接在了一起,湖与塔、塔与山,山与天相连,真是气象万千。

  汪老说的好“人总是要爱点什么,恰似光阴对草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