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活着读书笔记1200字

admin2022-11-12 15:03:31.0读书笔记340

  在梁老师的公众号里看到《活着》之后,我好像是偶遇了一个相识已久的故人,心情难与君说,于是我决定再次捧起这本书,与书中的主人公再次相会。

  时隔两年,再次看完余华先生的《活着》,心灵的起伏依旧,久久不能停歇。《活着》实际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它富于的内涵和哲理太过复杂,非三言两语能够诠释清晰的,我也只能说那么一点点感悟罢了。

  这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成长于解放前期,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时期、文革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他的一生实则是现代中国的演变史。初读《活着》时,只觉得这是一本讴歌普通人面对苦难时不屈精神的书,再读后,慢慢觉出,虽然故事情节以他及他的一家为主,但反映出来的场景却是多方位的,他让我们见识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变化的中国,更让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了解了什么是文革,也更清晰的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人生的意义,余华先生把人物放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以点带面,传递出了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精神。
活着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可能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灾难很少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一个家庭之中,但这又何尝不是许多背景下人们的真实写照呢?

  书中最让我心疼难受的人是有庆,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他只是个孩子啊,他吃苦耐劳,懂事得让人心疼。可命运啊总是捉弄着人。我现在脑海里还有有庆割着新鲜的草喂着羊的画面,一幕幕揪心的疼。《活着》把人生的所有苦难都施加在福贵老人的身上。福贵的一生,从富家子弟到家庭衰落,在这期间,他开始成长。从未把父亲当回事的儿子第一次听见了父亲的呻吟叹息,开始自责;一直对妻子不屑一顾的丈夫第一次看见了妻子的辛苦芳累,开始忏悔。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贵努力的重新生活。

  当他看着一个个亲人离自己而去的时候,心底实际是在哭泣,是在滴血,但他仍然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正如泰戈尔所言“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其间那种艰难的生活,真的不是常人所能担当、所能忍受的,但福贵可以把生死看的比什么都淡,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里包容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在福贵年近古稀之时,整日以一头耕牛为伴,他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生活有多么的不好,也看不到他对世道的一点厌倦,对于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之中,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余华的这句话是直刺人心的一笔,让人对自己活着的意义进行了反思。正如胡适所说:“生命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意义。”

  看完书后我似乎懂了些活着的意义,对死亡也没有那么恐惧了,“人死就像熟透的梨,梨者,离也。”有意义地,有力量地,饱满地过完一生,好像也没什么可惧怕的。

  活着是艰难的,生存是充满苦难的,正是这些许许多多伟大的、平凡的人物,让我们通过苦难体会了生存。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坚持活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活着。我们要收获人性的温情,让它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活着是一种重量,更是一种力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