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笔2000字

admin2022-07-28 13:18:14.0读书笔记337

  市面上长销不衰的名人家书有两种:《曾国藩家书》和《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还来不及看,而《傅雷家书》也是利用碎片时间才阅读完的。读完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惊诧于世上竟有如此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父亲,他不仅仅是孩子的园丁、警卫,更是孩子的人生导师。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是中国现代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艺术造诣极为深厚。而《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在家书中曾提到写信的初衷:想把孩子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想借此训练孩子的文笔、思想;想时时刻刻,随处给孩子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想做孩子的影子,既随时随地帮助他、保护他,又不能让孩子感到厌烦。从这些家书中可以看出,傅雷虽然从没从事过音乐实践,但他对于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活中所经历的心灵历程,却体会得淋漓尽致。

  傅聪(1934年3月10日-2020年12月28日)是钢琴演奏家,1954年应波兰政府邀请,参加了《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这些家书就是傅聪远赴波兰后傅雷夫妇写给他的。从1954年至1966年期间,傅雷夫妇给傅聪写了300多封信。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日子里,就是从中吸取了非常丰富的精神养料,使得他可以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能像父母就在身边一样,可以时时给他以指导、鼓励、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面对一切。
傅雷家书
  傅雷对待孩子非常严格,很少跟孩子嬉戏逗乐。孩子在父亲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去后,才大声笑闹,恣情玩乐。傅雷要求孩子有规矩意识,应该怎么说话,怎么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如同桌吃饭,应坐得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不能妨碍他人,饭菜咀嚼,不能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即使傅雷长大去波兰留学后,傅雷在书信中还不忘提醒要注意小节: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大衣时,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把手插在上衣口袋或裤袋是无礼的行为;对尊敬的长者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者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太严肃。

  傅雷对家庭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觉得教育应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比学问更重要。在学校能考高分,到了社会上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成就。这一点相信大家也都有体会,那就是分隔多年,再同学相聚时,混得最好的不一定就是那个在学校成绩最优的。

  傅聪每次受邀完成一场演奏后,傅雷都会和孩子交流一些感想,并提出建议,提醒下次需要注意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他指出艺术家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在表演时,艺术家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痴如醉、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却屹如泰山,不动声色,便是最大的成功,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并举了个例子,有一次贝多芬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不仅是孩子的父亲,还是他的良师益友,更是他的人生导师。除了在音乐、艺术上指导孩子,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也不忘谆谆教诲。因为傅聪是国家派出去交流学习的,傅雷会要求孩子记得给团队长写信,汇报情况;当傅聪想要更换老师时,叮嘱孩子要和老师做好沟通,切忌让老师觉得自己水平不行;傅聪的琴友牛恩德生病开刀,需要耐心静养,三、四个月不能弹琴,相当苦闷时,教导孩子百忙之中也要写信给她,精神上鼓励她,安慰她。每次出场前,傅雷会鼓励孩子,一颗平常心,可谓Expect the worst,hope for the best;当孩子取得一些成就时,会提醒他,少年得志固然可喜,但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喜欢《傅雷家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真实,接地气,因为书信中谈到的很多都是些生活中的琐事,却让人受益匪浅。傅雷主张生活节俭,提醒傅聪写信时把字写小点,信纸用薄的航空纸,这样字小纸薄,可以多写而节省邮费。信中多次提到要学会理财、储蓄,认为开源节流,开源的“入口”操在别人手中,难以做到,但至少可以将“出口”的关口牢牢把住。

  傅雷不喜欢占人便宜,但也讨厌被人剥削。1962年3月25日,接到傅聪关于报告美澳演出的两封书信后,看了心里非常难受,原因是傅聪的演出费都被经纪人拿去了,辛苦了四五个月最后落得两手空空。信中再三叮嘱孩子,以后签订协议时要擦亮眼睛,别再掉进别人的坑里。还提到萧邦这个例子,说萧邦是从来不让出版商剥削,和他们谈条件从不怕烦。

  书信中多次提醒傅聪要劳逸结合,多亲近大自然,接触高山峻岭,海洋流水。注意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不要在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尤其在比赛前半个月,注意休息好,保持身心健康,元气充沛,这样演奏会更丰满、更fresh。在空闲期间朋友来往,必要的应酬是需要的,可以调剂生活,使自己不至于脱离现实,但最忌有求必应,每会必到。我在想,如果三毛有这么一位亲人该多好,可以时时提醒她,让她别熬夜,少点应酬,注意休息,也许不至于这么天妒红颜、英才早逝。

  傅聪因为有音乐的天赋才使得父亲“得英才而教育之”痴心不改。父母跟儿子长时间分离而不能相聚,只能精神上深情相拥。在那个网络还不够发达的年代,书信成了他们之间交流的唯一纽带,所以每次等待书信是痛苦的、无奈的,但又是幸福的,有希望的。这个时候就能深刻体会到杜甫的“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