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心力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0-31 14:37:27.0读后感1052

  前段时间,无意间听到邓亚萍说过的一句话“体育教育也是精英教育”,正是被这句话吸引,我拜读了她写的《心力》这本给人无限力量的书籍。《心力》浓缩了邓亚萍的个人经历和体育思考,一个体育人跨界写了这本书,而且还将自己的制胜秘诀分享出来着实让人敬佩,其中关于心态,效率,抗压和意志力这四大块的总结,更带给我很多体育教学上的启发。

  因此我想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并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希望我们都可以更好地吸收精华,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中,产生共鸣。

  塑造一颗强大心脏

  心态、心理素质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决定人的表现。书中提到实力=技力×心力,可想而知心力的重要性,“心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塑造一颗强大心脏。

  邓亚萍说:“我会用很积极的心态去转化不利的东西,然后从这个不利过程当中,找到我最有利的东西。永远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这些不利的情况。”印象最深的是她提到的“失败清单”,面对意外情况的发生我们如何调整心态去认清这种失控感,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设想罗列意外状况的发生,运动员从比赛的失利中找到“失败清单”,我们体育教师其实在备课的时候,也需要在脑海中罗列“失败清单”,如何队伍调动,场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在这个练习中是否到达练习的目标等等,一环扣一环,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及意外情况的发生,这样当课堂中发生状况时我们就会从容面对,因为我们已经罗列过“失败清单”,在无形中增强信心,提高抗压能力,成就一颗强大心脏。

  提升两种应对效率

  迎难而上解决拖延

  书中提到:例外控制,如何既保证休息,又保证高效。16岁就成为世界冠军的邓亚萍,肯定在“体育”这点上做到位了。

  反观学生在课堂体能练习后或社团训练强度大时,就会忍不住给自己找理由拖延时间,本来中途休息10分钟,但是学生经常会借着出去接水或者去洗手间,在路上四处游玩,拖延时间,回来后把训练计划抛诸脑后。其实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有压力,想休息是正常的想法,只要按照规划合理放松,牢记训练要求就可以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提醒学生想好自己要做的事情,让“理智大脑”控制全局。书中有提到的WOOP方法:wish(希望),outcome(结果),obstacle(障碍),plan(计划)就可以贯穿其中。
心力
  分析优劣针对训练

  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是以动作技能为中心发散开来的,所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训练中,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优劣,对关键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可以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为主体,使体育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组织实施,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必不可少,学生存在差异性,一节排球双手垫球的课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垫球已经非常稳了,有些学生垫球的时机力度掌控不到位成功率不高,有些学生却是连基本的手型都没有掌握,面对课堂中学生存在的学练水平的差异,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发现他们的优劣,从而针对性的去教学。已经熟练掌握垫球的学生,我安排两人或者三人对垫的场地进行练习,垫球成功率不高的继续进行两人一抛一垫的练习,手型都没有掌握的队员,安排到两人垫固定球的练习场地。当他们能力达到时可直接进行下一阶段练习,这样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成就感,相比在盲目的集体教学中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突破三重抗压境界

  直面目的性颤抖

  目的性颤抖,是指由于做事过度用力或者意念过于集中,导致事情搞砸,可能表现为懊恼、自责、情绪低落等症状。如果学生在社团训练中长期精神过于集中,随后也可能出现无精打采、疲乏无力、冒冷汗等症状。

  说到目的性颤抖,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及心态提升的重要性,抗压能力的提升和心态的提升密不可分,前段时间观察到四年级的一个田径队的学生,参加的项目是中长跑,在暑期训练时候,能吃苦,训练期间从不掉链子,连回家睡觉都在想着训练,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开学初进行区运会的训练期间,屡次出现肚子疼,状态不佳等症状,训练成绩大打折扣,从他家长地方得知,回家老担心比赛时候比不好,跑不过对手,精神压力很大,这时候其实教练的开导方式很重要,如何帮助学生重塑信心?简而言之不要想太多,老师要向学生表达注重过程与付出,轻结果的态度,然后再接下来训练中用言语激励鼓舞,适当减少训练量帮助其重塑信心,体育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在压力中成长最后成功。

  建立系统性脱敏

  (1)进入放松状态:课尾的放松操部分,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起伏开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训练依次从手臂、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训练,过程中学生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的区别,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灵巧使用,任意放松程度。

  (2)现实训练:如果个别学生有对某一特定动作技术畏难时,例如分体腾跃课堂中时,学生不敢过跳马,可引导学生先是想象脱敏训练开始到现实训练,从最低的高度逐渐提升,逐级放松、脱敏训练,以不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为止。为学生布置课后素质作业提升其上下肢力量训练督促提醒,让其感受从不会到克服最后到成功的成就感感。

  创造主观能动性

  抗压的状态最终还是得靠自己走出来,这也是最难的状态,体育的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可以主动认识客观情况;二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地改变现状。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表现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鼓舞、激励,最终压力承受主体还得是学生自己,在变化中学会主动出击直面压力。

  探寻四维意志训练

  自我意识——我能行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听到:体育冠军们意志力强,所以才能成为冠军。邓亚萍就不太认同,她认为因为是世界冠军,所以意志力才越来越强,这就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同时,邓亚萍老师个人成长经历很励志,她真的很自信,随时随地都给自己塑造积极地自我意识,总是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去尝试自己以前从未尝试过的领域。

  是的,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各要素中,自我评价能力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所以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塑造“我能行”的积极心态至关重要。

  静思冥想——意象训练法

  书中提到用碎片时间提升技能,优秀的运动员都是在脑海中模拟训练了无数次,在睡梦中在平时的休息时间中,无时无刻不在提高这就是意象训练法,那是不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用意象训练法提升自己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上好一堂课,教好一项技能,除了平时课堂中的经验积累,休息期间在脑海中反复模拟上课场景,其实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消化平时积累的看到的,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所以在工作中学习中静思冥想有时候也是必不可少的。

  提高能力——坚持锻炼

  坚持锻炼,不仅是身体肌肉的挑战,更是精神意志力的挑战。在很多时候,坚持体育锻炼是培养和锻炼意志力的最好途径,在体力和坚持过程中接近透支极限和倦怠时,能否再坚持,将成为孩子良好习惯和品格的一部分。运动场上摸爬滚打,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也是对意志最好的锻炼。教师要联合家校共同育人机制,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在孩子身体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让意志力得到提升。

  行为习惯——有效利用

  书中提到意志力是一种资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意志力是消耗品,任何困难包括工作学习,控制情绪等等都要消耗意志力,这里就需要有效的利用资源,这里的日常行为习惯就很重要,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睡眠都必不可少,当自己的意志力快消耗光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调整休息更好的迎接挑战。

  当然我们要反思,既然意志力是消耗品,那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体育课堂训练中,我们一味地让学生主观上坚持,从而达到增强意志力是否完全正确呢,其实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坚持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当成为一种习惯时就不要我们过多地去耗费资源,累了就停下来,看看周围的风景。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要面临比赛,在比赛中有可能我们会更多的关注专业技能的高低,而低估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也就是心力。心力决定了你的上限,真正的赢家就是咬牙切齿也要把事情做好。我很佩服邓亚萍用优势心态,不服输的精神面对人生,心力不是一己专利,关键在于怎样体味拥有心力的快乐。打破未知,刺破黑暗,苦中有乐。

  最后我以朱自清先生的一段话结束我今天的分享:“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地脚印。”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放平心态,专注脚下,不断探索,未来自会到来!

1 2